知识改变命运 岗位成就事业——记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项目经理张祝纪

浏览次数:
  200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名单中,泰兴市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职工张祝纪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一光环凝聚着他20多年来面对挑战永不服输、刻苦钻研的心血和汗水,也是组织对他20多年工作成绩的肯定。

  1984年,高中毕业的张祝纪进入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当了一名普通的钢筋工。建筑工地劳动强度很大,工作环境非常艰苦,一天下来经常累得腰酸背痛。看到许多过去不如自己的同学有的当上了小老板,有的坐进了机关办公室,强烈的心理反差使他不断琢磨:难道我的人生道路就该这样走下去?难道普通工人就不能创造出事业的辉煌吗?

  贫寒的家境炼就了他不服输的个性,他深信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一个人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只要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出状元!

  志向好立,但对于一个整天在一线施工的建筑工人来说,学什么、怎么学,难度确实很大。后来,师傅的一句话提醒了他:知识无处不在,就看你肯不肯用心,钢筋制作看似简单,但其中也包含着很大的学问。为尽快掌握钢筋加工和绑扎的技术,他常常在别人下班后,一个人悄悄来到钢筋加工棚,找来一堆废钢筋头,弯了直,直了弯,严格按照搭接长度、弯起位置、绑扎接头等要求反复操练,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双手磨出了血泡,他全然不顾,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在练好技能的同时,他深知,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筋工,光有技巧还是不够的,更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于是,他便每月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购买专业书籍进行系统学习,白天没时间学就晚上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上班后向身边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请教。几年下来,光笔记就记了六大本。就这样,他硬是读完了《钢筋工实用手册》、《机械原理》、《建筑识图》、《结构力学》、《焊工》等专业书籍,熟练掌握了钢筋翻样、制作、绑扎及电焊工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先后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土专家,只要能在技术上有所钻研、创造,做个能工

  巧匠,同样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单位的培养。”怀着这样的信念,张祝纪时时刻刻都在琢磨着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钢筋制作、绑扎,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简单的切切、扎扎的小事,但要确保制作一次到位、无误差却并不容易。如何才能减少误差,张祝纪苦思冥想,他试着制作标准箍筋模型,但刚开始效果都不理想,于是他便制作一个推敲一个,看误差究竟出在哪里。经过长期的试验,终于摸索出了箍筋制作的要领。在市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过程中,他将这种制作方法在全工地推广。当时,恰逢省文明标准化工地创建验收,钢筋制作是必查项目,当评委们看到他们制作的箍筋横平竖直、中间没有丝毫间隙时,立即被吸引住了,要求他当场演示给他们看。他一口气扳了十个箍筋,用时不到五分钟。现场观摩后,评委们纷纷拍手称赞,并感慨地说:你这样的制作方法,真似“行云流水”。这一小插曲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该工地最终被评为省文明标准化工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过去扳制螺旋箍筋都是手工制作,既费力,又耗时,而且质量不高,很难达到标准圆的效果。怎样才能提高扳制效率和质量,他陷入了沉思。在一次使用卷扬机的过程中,转轴牵引钢丝绳的方式突然激发了他的创造灵感,卷扬机的转轴能把钢丝绳绕成一个个圆圈,在扳制螺旋箍筋时,能不能也制作一个圆形固定模型,实行环绕制作呢?于是,他便制作了一个比螺旋箍筋直径略小的圆形模型,焊接固定后,将线材围着模型绕成了一个螺旋箍筋,拿到工地上使用后,效果很好。后来,这一技术被各工地广泛推广使用,为单位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张祝纪不仅在钢筋制作上刻苦钻研,在电焊工的理论、实践操作上也下过功夫。他熟练掌握闪光对焊、埋弧焊、电弧焊及CO2气体保护焊等技术。在2006年承担无锡惠联电厂3500㎡钢结构厂房工程中,针对焊接任务大、工期紧的实际情况,他想出一个方法:焊接打底时使用小电流焊接,保证背面焊缝成型质量,焊缝中间填充焊道时,使用较大电流,而盖面时电流要稍小些。采取这种方法可使一条焊缝节约时间近1/4,整个过程节约了500个人工工日,节约资金达35万元,受到了业主和公司领导的表扬。

  20多年来,通过不断地钻研探索,他基本掌握了钢筋翻样、制作的所有技术,并成功开展各类技术革新10多项,在省、全国技术比武竞赛中,多次获得了较好名次。

  张祝纪经常说,人总要有一点精神,作为单位一手培养起来的年轻技术人员,在工作岗位上,争就要争第一,干就要干一流。

  市国际大酒店项目建设,要求钢筋砼样必须弧型布置,这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面对这一难题,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他坚持吃住在工地,带领工人加班加点施工,白天放样制作绑扎,晚上研究图纸计算各种型号的钢筋下料表,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为该工程最终获省“扬子杯”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河失镇的500KV变电所工程施工时,为确保工程质量,他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及国家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翻样,并对工人精心组织培训,要求他们严格按规范组织施工。在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他没有回过一次家,白天在工地指导,晚上搞翻样,每天从早忙到晚,没睡过几次囫囵觉,经常是眼里布满血丝,嘴上裂着口子。有一次感冒发烧,几天不退,身子像散了架,走路都发飘,但他始终硬撑着,不让自己倒下去。他暗暗对自己说:祝纪啊!你如果是条汉子,就要顶起来,站稳了,现场100多号人都在盯着你,绝不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倒下去!经过100多人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斗,主体工程终于提前15天封顶,并一次性验收过关。该工程最终获得了国家建筑工程最高质量奖“鲁班奖”。

  二十多年奋战中,张祝纪参与的各类工程主体结构均为优良,其中,1项工程获国家级“鲁班奖”,4项工程获省级“扬子杯”奖,7项工程获泰州级“梅兰杯”奖,他逐渐在全国建筑界声誉鹊起。在一个又一个荣誉面前,张祝纪没有忘乎所以。他将荣誉归功于集体,归功于与他一起拼搏奉献的领导和工友们。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后,张祝纪仍坚持工作在生产一线,并将自己辛苦摸索钻研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在他的培训指导下,有30多名工人先后取得了钢筋工和焊工高级职业资格,成为公司的技术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