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就是妈——记济川街道西郊社区居民殷正芳

浏览次数:

  在济川街道西郊社区,有这样一位好婆婆,10多年来,她悉心照顾瘫痪的儿媳,不离不弃,为她撑起了一片天!

  走进殷正芳家,房间里的摆设非常简陋,只有简单的一些家具和一个“回字”造型的铁架。殷正芳说:“这是给媳妇封萍锻炼用的。”

  今年44岁的封萍是不幸的,2000年6月,她请假去江西看望在那里打工的丈夫。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江西定南出了车祸,虽然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封萍头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觉,基本是终身瘫痪。当时封萍才32岁,正值青春年华,突遭此变故,一时想不开,多次想轻生。殷正芳发现苗头后,苦口婆心劝说,帮她树立信心,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谁知不久后,丈夫却又提出离婚,这遭到了殷正芳的强烈反对:“她到我家来的时候也是个好姑娘,里里外外一把手,做起事来风风火火,是个要强的人,现在这样了,我不能撒手不管。”拉着媳妇的手,殷正芳说,“你就是我亲生的女儿,没有谁会抛弃自己亲生的孩子!”

  回到家的封萍已经是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儿子还在上学。从此,家里家外、大大小小,全靠婆婆殷正芳一个人照顾,而这一照顾就是漫长的十几年。

  十几年来,殷正芳时刻守护在儿媳身边,不厌其烦、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媳的吃喝拉撒。早上一睁眼,她就忙得不可开交:给儿媳洗漱翻身、换洗衣裤、刷牙洗脸、端水喂饭,她每天重复着这些动作,没有丝毫的懈怠。为了不让儿媳因为长期卧床而生褥疮,殷正芳经常给她擦洗翻身。封萍不算胖,但对于上了年纪的殷正芳而言还是很吃劲,“没办法,只好一点一点来,先是腿,再是上半身,再是手和头。”殷正芳说,“后来,她好点了,能自己动手,我就轻松很多了。”

  为救儿媳,殷正芳花掉了所有的积蓄,还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儿媳瘫痪以后,没过几年,儿子承受不了家庭的重担,离家出走,家里的经济来源仅剩下老爷子的退休工资。“他是退休建筑工人,那时只拿几百块钱一个月,4个人开支,还有水电,真的不够用。那时候,4块钱我能用2天。”谈到这些,殷正芳眼里噙着泪水。为了不让孙子因此辍学,她省吃俭用,节衣缩食。2011年,19岁的孙子考上苏州大学。

  殷正芳四处寻找偏方,只要听说哪里能医好,她就往哪里找。虽然知道希望渺茫,但是,殷正芳还是陪着媳妇东奔西走,四处打听。

  封萍的身子需要营养,殷正芳就隔三差五买些骨头回来给她煲汤喝。后来,听人说经常锻炼对身体好,殷正芳又给她打了半人高的长柜,又打了个一人高的回字铁架,让她每天可以撑着铁架练习站立,在柜子上慢慢爬锻炼腰力。虽然站起来走路是不太可能,但是慢慢地,封萍的身子一天比一天好,现在手也能动,也能撑着铁架站一会了。每逢节假日,殷正芳还会推着轮椅带她出去逛逛。经过殷正芳的悉心照料,封萍的上半身已经能够活动,可以和孩子通通电话、打打电脑。每当人们问封萍婆婆对她怎么样时,她总是说:“婆婆对我就跟对亲生的一样,她比我的亲妈还要亲,这些年要不是她,我都不知道在哪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殷正芳本已到了安享晚年、共享天伦的年龄,但家庭的重担使她一刻也不得清闲,她在乡下老家种了3亩地,抽空还要回家照顾田里的庄稼,每天外出做点零活补贴家用。瘦弱的身体,粗糙的双手,见证着她这些年来的艰辛与不易。“我不缺胳膊不缺腿的,只要能动弹就要继续为孙子、为儿媳忙下去。”殷正芳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