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老连长,我们看你来了” 杨根思牺牲纪念日,泰兴来了一群抗美援朝老兵

2020-11-30 浏览次数:

杨根思雕像

老兵们向杨根思衣冠冢鞠躬
  11月29日,泰兴杨根思烈士陵园,天地静默,松柏肃穆。70年前的今天,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连长杨根思率领3排坚守小高岭阵地,连续打退敌人8次猛烈进攻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留下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铮铮誓言。
  省委宣传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泰州、泰兴两级政府的领导,以及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负责人,杨根思连所在部队、杨根思烈士战友及泰兴籍抗美援朝老兵参加祭扫缅怀活动。
                                           “老连长,我看你来了”
  今年90岁的杨德盛,70年前与杨根思同在一个连队。杨根思家在泰兴,杨德盛来自泰县(现姜堰),两地相隔数十公里,两人在部队多了几分亲近。
  尽管步伐缓慢,但杨德盛精神矍铄,一路与人不停地交流。在杨根思烈士衣冠冢前,杨德盛手持黄色菊花,对着墓碑轻轻唤道:“老连长,我看你来了,感谢你当年在部队对我的照顾,还要麻烦您帮我找到王大群。”
  杨德盛口中的王大群,是兴化人,70年前也在杨根思连队。由于老乡关系,三人当年经常在一起,并多次约定:“在战争中,如果我们当中谁牺牲了,活着的人回家乡时,要去看望牺牲战友的父母。”
  杨德盛清楚记得70年前的那次战斗,当时他坚守的阵地距离杨根思只有100米,在听到杨根思所在阵地一声巨响后,他也负了伤,是王大群将他背下了阵地。
  在黑龙江治疗三个多月后,杨德盛又重新回到朝鲜,回到原部队。
  1957年11月29日,杨德盛妻子生产,当天正好是杨根思牺牲的纪念日,为纪念老连长,杨德盛给儿子取名杨根宝。
  杨德盛告诉记者,从1952年起,他已经9次到泰兴“看”老连长。陵园一次一个样,他感觉很欣慰。
  让杨德盛遗憾的是,数十年来,他一直在寻找王大群的音讯,但都没有结果。“多想和他一起来看看老连长。”
                                       “捐赠炮弹,让后人不忘历史”
  在当天缅怀纪念活动现场,来自上海的抗美援朝老兵刘石安,与杨德盛紧紧抱在一起。在杨根思衣冠冢前,刘石安泣不成声。
  当天,杨德盛向泰兴杨根思烈士陵园捐赠了从朝鲜战场带回的迫击炮照明弹和炸药桶。
  陪同杨德盛一同前来泰兴的杨根宝告诉记者,迫击炮照明弹和炸药桶一直被父亲珍藏在家中,与军功章、军服等放在一起,从不准他触碰。捐赠给泰兴杨根思烈士陵园,是父亲一直的心愿。“从朝鲜带回炮弹,现在把它们放在泰兴,是为了教育后代,让他们不忘记历史。”杨德盛说。
  与捐赠炮弹一同进行的还有纪念杨根思烈士牺牲70周年个性化纪念邮票以及邮票藏册的首发仪式。记者注意到,邮票不但有杨根思的生平照片,社会各界对英雄精神的深切缅怀,还有在“三个不相信精神”引领下,泰兴百万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取得的巨大成就。
                                  “学习杨根思,为祖国富强奋斗”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在采访中,杨德盛多次提到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精神”,后人要学习杨根思为战胜敌人不惜粉身碎骨的精神,为祖国富强奋斗。
  80后周鹏,是土生土长的泰兴根思乡人。杨根思烈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从小就在他脑海里扎了根。从部队退伍后,周鹏辞去某通信公司稳定的工作,回乡创办“景悦芦笋种植合作社”,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周鹏回忆,创业历尽坎坷,由于技术不过关,两次种植损失近20万元。但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让他振作起来,最终获得了成功,第二年就实现产值250多万元,带动数十名乡邻就业、增收。
  “‘三个不相信’精神,是英雄杨根思的铮铮誓言,更是泰兴精神的历史传承,是泰兴人的血脉基因。”在纪念杨根思牺牲70周年暨弘扬新时代“三个不相信”精神座谈会上,泰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霞介绍,70年来,泰兴人民大力弘扬“三个不相信”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连续19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第28位。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1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