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健康长江】江苏泰兴:“治”之有“道” 催开生态文明之花

2021-01-12 浏览次数:

  在泰兴市虹桥镇,开展“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活动,组织孩子们游览沿江生态廊道等景观,到虹润湿地公园安放自制鸟窝;在滨江镇,围绕打造生态廊道拓展区,道路建设、河道生态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6项重点工作加快实施;全市692名村(居)生态文明委员和环境保护委员,参加业务线上培训考试……

  连日来,在泰兴城乡,一系列“动作”实施,着力以坚实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篇章。

  近年来,泰兴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生态工程,改善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2019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7.8%,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9微克,空气质量达近年来最好水平;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Ⅲ类比例均为100%。

  落实“优先”之制,形成共治大格局

  “政治上不能糊涂,作风上不能含糊,面对困难不能退缩。”4月29日,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上,泰兴市委书记刘志明强调,把生态优先落到实处,首要是做到“四个优先”,即在思想重视、决策部署、制度建设、保障投入上体现优先。

  思想是行动的指引,制度是落实的保障。近年来,泰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问题为导向,果敢向体制机制发刃。成立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向环境污染宣战指挥部,设立相应办公室,综合协调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向环境污染宣战工作。建立落实市、乡、村三级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聘请村居生态环保委员,推动监管向“最后一公里”延伸。落实“清单交办、领导包案、现场检查、办结销号”机制,科学高效处置突出环境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人员,由市纪委监委问责问效。统筹市级各类生态环保资金13.95亿元,筹集市生态环保公益基金1.94亿元。

  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同责齐抓、部门乡镇共管、全民共治共建的生态环境工作大格局,汇聚起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

  以改革创新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今年泰兴市将突出优化政绩考核体系,差异化考核各乡镇(街道)、园区、部门单位,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并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列入“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领导挂钩负责制、河长制、断面长制及网格化监管等机制,加快“企业—园区—部门”三级联动管理平台建设;完善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处置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推进产业之“转”,增添发展“绿动能”

  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是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源头抓手、治本之策。泰兴市坚持“‘含绿量’就是‘含金量’,就是‘含新量’”,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追求“绿色GDP”,着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做好加减法,推动“存量”优化升级。在“加”上,围绕绿色化、循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快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2019年实施节能技改项目30个。在“减”上,推进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  实施新一轮化工企业整治提升计划,开展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2019年淘汰关闭化工生产企业1家,改造升级55家;持续加大工业控污减排,深入推行“专家治厂、科学治污”,实施大气污染减排工程7个、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21个;持续控减化肥农药使用量,消减化肥使用量1298.8吨、农药使用量938吨。

  严把筛选关,推动“增量”高质有效。编制完成“三线一单”工作方案,沿江一公里和开发区之外,不批化工项目;长江干流岸线、清水通道沿线一公里,不新改扩建化工项目。建立招商项目遴选决策机制,对拟投资项目进行“绿色度”评估打分,提高项目招引质量。扎实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十条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25%以上。

  用经济杠杆,“撬动”企业绿色转型。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会同银行、水务、供电等部门对黑色、红色等级企业落实限制贷款、差别化水价和电价等措施。对环境信用评级高、污染防控成效好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减少现场执法检查频次,优先安排环保补助资金、绿色信贷。探索建立重点企业环境行为审计制度,首批3家企业中,2家基本完成审计报告提出问题整改,1家审计报告也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深化综合之“治”,攻坚三大保卫战

  “环境就是民生”,泰兴市委、市政府系统谋划、精准发力、综合治理,推进污染防治九大攻坚行动,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全力整改突出环境问题。泰州市级以上交办的12类364个突出环境问题,完成整改354个。其中,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信访158件,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155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到位。

  扎实开展“健康长江”行动。设立“长江体检表”,实施沿江排口、工业、农业等八个专项排查。对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级分类整治,做到“一河一策”“一口一策”,力争12月底前整治到位。

  强力攻坚三大污染防治。扎实开展碧水行动——推进河长制,同步实施干河“两违”整治、中沟“三拆两清一落实”行动、农村活水工程,1980条农村河道实现畅流活水,治理城区黑臭水体6条;推进备用水源地建设,10月底前可建成投运;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2877座。大力开展蓝天行动——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30家,升级改造95家;完成重点工业企业VOCS治理62家,淘汰老旧机动车5827辆,建成港口岸电项目4个;严格落实扬尘管控措施,推行绿色施工,扬尘整治达标率90%以上。深入开展净土行动——开展固废专项排查整治,86个固废环境隐患点完成整改77个;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完成垃圾分类居民小区100个、党政机关部门和企事业试点单位200家。

  以“严执法”推动污染防治。开展“双随机”、专项等执法检查,强化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19年以来,立案查处案件209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03份,处罚金额3803.9万元,查封扣押58件,限产停产27件,移送行政拘留12件,移送刑事犯罪3件。

  加大生态之“建”,打造城乡美家园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泰兴市委、市政府聚焦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实施10大类生态工程,构建“1+1+4+N”生态格局。

  从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到其拓展区,从如泰运河、羌溪河“双水润城”到城北片区众安港、星火中沟、龙河湾公园、泰兴公园“双河双绿核”……投入之大、工程之多,彰显生态建设“大手笔”。建成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主体工程,加快实施生态廊道拓展区建设,着力把拓展区核心区打造成美丽宜居家园、圩区生态田园、大江风貌游园。推进“12?19”生态修复工程,64个生态修复项目全部完成。推进城市绿化提档升级,“双水润城”生态绿化工程加快实施,建成东郊生态涵养区,新增绿化面积109万平方米。

  清家庭庭院、清露天粪坑、清水面水岸和植树增绿,自村庄环境春季专项整治“三清一绿”行动开展以来,各乡镇村居掀起清洁家园、美化家园的新热潮。近年来,12个乡镇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验收,8个村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创成美丽宜居乡村123个。

  坚持处置能力就是发展能力,近年来,泰兴市加快补齐“三废”处置基础设施短板,为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镇村生活污水PPP项目加快实施,黄桥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运,虹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改造升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年5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有序推进。苏伊士、联兴等固废处置项目竣工,初步形成年7万吨工业危废焚烧处置能力、年4万吨危废填埋处置能力和年3.5万吨一般固废填埋能力。40万方生活垃圾应急卫生填埋场建成运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项目正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