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人民财政为人民 > 泰兴财政:为“致力高质量、奋进现代化”提供坚实财政支撑

泰兴财政:为“致力高质量、奋进现代化”提供坚实财政支撑
2021-12-21 09:48:48   点击:

  2021年,泰兴市财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全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履行财政职能,纵深推进财政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一、坚持政有所呼、财有所应,构建稳健财政运行体系。立足可持续,发挥财政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是育财源、增后劲。拨付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资金5398.21万元,兑付科技创新券和工业技改券2700万元,上争各类科技专项补助资金1698万元,为企业赋能。整合贷款风险补偿资金4000万元,投放“小微贷”“苏科贷”2.4亿元,惠及企业超70家;力推“泰信保”业务,1.56亿元贷款获担保支持,为企业纾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3.95亿元,办理留抵退税3.28亿元;落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1200万元,惠及企业超600家;助企申报中央和省级项目52个、4200万元,为企业减负。二是稳增收、提质量。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做大做强财政“蛋糕”,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四本预算间衔接互补,形成有机整体,做大政府可用财力“蛋糕”。坚持“均衡性、匹配性、可持续性”原则,科学稳妥组织财政收入,确保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建立健全收入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税源预测监测分析和税收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收入“月初计划、月中督查、月末反馈”闭环管理,确保堵漏增收、应收尽收。完善乡镇(街道)、园区收入目标、收入进度、收入质量联抓机制,突出实体经济可用财力增长管控,压实收入征管主体责任,促进收入平稳有序增长。三是重统筹、优结构。大力清理盘活可用财力资源,建立常态化资金收缴和清理缴库机制,加大专项资金专户、代管资金专户等暂存暂付款清理盘活力度,定期调整调剂或收回执行进度缓慢或实施不力的项目资金。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落实预算集中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非必要、非重要、非紧要支出,收回和压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民生重点领域发展,确保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
  二、坚持理财为民、节用裕民,构建优质财政供给体系。立足高质量,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的公共财政导向,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一是支持打造“劲更足”的青春之都。着力筑巢引凤,新增预算1340万元,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实行创业“四免费两补贴”,发放购房券、生活补贴、租房补贴和学历技能提升奖励;招才引智,实施顶尖人才(团队)顶级支持,优化高层次人才“双创计划”支持方式,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和1000万元资助;牵线引路,落实创业富民和稳就业政策,发放创业贷4680万元、失业补助6302万元、失业保险金3385万元、稳岗返还补贴1559万元,代缴医疗保险费719万元。二是支持打造“医更精”的健康之城。投入10.72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分别提高至211元/月、670元/人。投入9581万元,实施人民医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落实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补助,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投入1.36亿元,保障新冠疫苗及接种、核酸检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集中隔离酒店征用补偿、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等经费,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是支持打造“教更优”的教育之乡。落实财政教育支出责任,按照“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投入21.35亿元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投入超3.4亿元,大幅提高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和教育质量考核资金。投入1.58亿元,加大各类学校建设和改造投入,新建成投用学校2所,支持改建学校15所。拨付2292.61万元,全面落实各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学生资助绩效评价结果再次获评省“优秀”等次。四是支持打造“居更佳”的幸福之市。投入2.5亿元,实施河道整治及公园改造提升项目7个,提升绿化18.13万平方米。拨付8524万元,上争项目资金3674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亿元,支持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乡镇副中心建维、农村公路绿化和河道管护等。投入超4亿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改造、照明灯改造、公厕改造、交通秩序优化,铺设污水管网8.48公里、供水管道21.3公里,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三、坚持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构建精准财政政策体系。立足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破除财政发展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要素性制约。一是完善市镇财政管理体制。研究起草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与乡镇(街道)、园区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推进新一轮市镇财政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关于匹配乡镇事权与财权专题调研,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进行重新梳理明确,稳步推进事权和财权相匹配、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协调、转移支付和财力实际相契合,形成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镇财政关系。二是纵深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实施“零基预算”,项目支出不与往年情况挂钩,而是根据有依据、有标准、符合新形势的原则,重新排项目、定资金,打破基数概念和预算支出固化格局。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以系统化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下“制度+技术”的新管理机制,推动预算管理模式由“人治”转向“数治”,管理方式由“被动”转向“主动”,管理手段由“分兵”转向“合兵”,构建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三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公共服务领域财政投入锚定绩效“坐标”,按照“纵向加强引领、横向强制传导、全域联动融合”的原则,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绩效管理体系。探索开展企业奖励扶持政策和部门整体绩效评价,试点乡镇财政综合运行绩效评价,形成事由绩考、事由效评的绩效监督机制。全年绩效评估资金量超亿元,压减4514万元;编制绩效目标项目达900个、32.96亿元;对绩效目标编制不达要求项目,取消18个、压缩8个、核减预算3759.42万元;对财政重点评价及部门整体评价项目,根据评价结果核减预算522万元。
  四、坚持破立并举、破题谋篇,构建高效财政创新体系。立足现代化,推出系列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改革举措,形成系列改革创新经验,以改革提速促发展提质。一是为乡村振兴赋能。开启涉农资金“物理+化学”整合模式,物理整合3.82亿元投入国家级园区创建,化学整合0.3亿元投入急办必办涉农事项,2017年以来累计整合资金超32亿元。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全市乡镇累计减少纸质单据超7万张、签章超14万次,仅凭证印刷费年节约30余万元,年节约总资金达200万元。倡导“做好绩效就是加大投入”理念,开展涉农项目全过程绩效监督,强化绩效刚性约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上争中央和省资金1.8亿元投入涉农领域,撬动社会资本20亿元投入园区创建、2.1亿元投入活水工程项目。二是为国库运行赋智。深化国库支付改革,打造“经验库”“数据库”“监督库”“服务库”,实现政府“钱袋子”出纳员向基于创新导向的“改革标兵”“数据先锋”“管理工匠”“服务能手”多重身份转变。精简流程,全市累计减少纸质单据超600万张、签章超300万次,单笔业务支付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银行审核办理时间节约70%以上。精益管理,推动财税部门和银行机构间技术、业务、数据融合,实现关键数据信息的标准统一、归集汇总和综合利用。精密监督,依托国库支付电子化平台,为每一笔中央直达资金打上“标识码”,建立全覆盖、全链条的资金监控体系,保障资金直接惠企利民。三是为国企改革赋势。聚焦顶层设计,出台国企改革系列制度文件,形成“1+N”改革政策体系。聚焦改革创新,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外大于内”董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国企党建工作,实现国企党组织全覆盖。聚焦国资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处置和价值“三张清单”,梳理各类闲置房产82.2万平方米,节约公共财力2亿元。国有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全市累计创成AA+评级国有企业4家。(通讯员 周璟 倪芳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