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媒 > 融媒快讯 > 正文

泰兴军民在渡江战役中的地位及作用

2019-04-24 作者:尹愚夫 浏览次数:

编者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本报在前期推出《追寻烈士足迹聚强发展动力》5篇文章后,围绕纪念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主题,再推出一组专家、学者纪念文章,重温70年前那段峥嵘岁月。

今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在渡江战役中,泰兴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协作,奋勇支前,发挥了特殊作用,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实现新目标,面临新挑战,我们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加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适水行舟,扬帆远航。

  泰兴在渡江战役中的特殊地位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途径泰兴因受丹徒圌山的阻隔,一改江水东流的走向,在高港杨湾处折而向南,直至靖江界才恢复东流走向。这么一挡一拐,造成泰兴段的江岸,坍涨连连,沙洲众多,水流平缓,江水落差仅在1.4米左右,自古即为渡江行船的首选之地。从长江北岸泰兴渡江南进,既可以利用众多港汊、芦苇,屯集、隐蔽船舶,又可以最短的距离,直插江南金坛、宜兴、吴兴地区,切断沪宁铁路和宁杭公路,阻断南京、镇江之敌退往上海及杭州的通路。此外,泰兴水陆交通方便,群众基础较好,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就有党的活动,是红十四军的主要策源地。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东进黄桥,泰兴成了稳固的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依靠当地人民的支持取得了七战七捷的重大胜利。泰兴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条件,使其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泰兴是渡江大军东集团的主要集结地和出发地

19493月,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渡江战役总前委依据中央军委的意图和国民党军队的部署以及长江中下游地理特点,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部署以第三野战军第810兵团和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共35万人组成东集团,由第三野战军代司令、代政委粟裕,参谋长张震指挥,由三江营(扬中以北)至张黄港(靖江以东)段实施强渡,成功后向宁沪铁路挺进,并向长兴、吴兴方向发展,会同中集团切断宁杭公路,封闭南京、镇江地区国民党守军南逃的通路,完成战役合围,尔后协力歼灭被围之敌。

19492月下旬,第三野战军主力陆续南下,3月中旬到达苏中地区,进入渡江准备位置,待命发起渡江战役。其中202331军均集结于泰兴。4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当晚,解放军中集团即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次日晚,东集团第一梯队第23军、28军、29军分三路自泰兴龙稍港至如皋张黄港段实施渡江作战;第31军为兵团第二梯队。第一梯队在江南天星港、王师塘、长山等地突破敌人江防阵地,连续打退敌人多次反击,建立了宽50公里,纵深10公里的滩头阵地,并向纵深发展。江阴要塞守军在地下党的策动下宣布起义,封锁了长江。八兵团第20军,在泰兴龙窝口至永安洲段向扬中岛发起突击。22日占领扬中,23日南渡夹江,登上南岸,并乘胜向南发展。至此,东集团渡江任务胜利完成。

422日,粟裕与张震联名致电中央军委和总前委,报告:“东集团292823军全部,31军一部、20军两个师,已于江阴东西张黄港、扬中段过江。10兵团指挥部亦已过江。”由此可见,渡江战役中,东集团有5个军2023282931)是在泰兴集结或路过,泰兴是解放军东集团的主要集结地和出发地。

(二)泰兴是“紫石英”号事件的发生地

1949420日上午8时半许,英国护卫舰“紫石英”号明知解放军已通过无线电通告将于近期内渡江,偏在解放军渡江前夕驶入长江泰兴段主要渡江线路江面。长江北岸的三野特种兵纵队一部遂鸣炮警告其退出。“紫石英”号仅在舰尾亮出英国国旗,且继续前行,同时将甲板上的炮口瞄向江北三野炮兵阵地,强行溯江驶入三江营(泰兴县口岸镇附近)江面。

解放军炮兵再次鸣炮警告,“紫石英”号不但未停止前进,反而用舰炮向解放军特纵炮兵阵地射击。解放军炮兵被迫还击,双方激战4个小时,“紫石英”号中弹30余发,舰身被炮火打穿多处,左舷前部吃水线下被炸开一个大洞,舰长斯金勒被击毙,17人阵亡,20人重伤,前主炮被击毁,加上驾驶台被炸后军舰航向失控,该舰舰头挂起白旗,慌不择路地向江南逃窜,结果一头闯入浅水区,在距解放军阵地西南约7000米处搁浅。

坐困浅滩的“紫石英”号见解放军停止了炮火,惊魂甫定后,便降下白旗,重新升起米字国旗,结果又招来解放军猛烈的炮击,军舰周围浪柱四起。此时的“紫石英”号动弹不得,成为解放军炮火的活靶,眼见难逃毁灭的命运。该舰慌忙再挂起白旗,由于担心江北解放军因硝烟弥漫看不到白旗,竟一连升起3面,解放军才停止炮击。这是中英作战史上英国人第一次向中国军队打出白旗。

420日下午,英舰“伴侣”号自南京顺流而下,强行靠近“紫石英”号,企图将其拖出搁浅地带,并向江北解放军炮兵猛烈射击,解放军炮兵部队迅速还击,“伴侣”号指挥塔被击中,15人阵亡,舰长罗伯森等13人负伤,“伴侣”号落荒而逃。之后,英海军出动水上飞机,在解放军炮兵射击后逃逸。

英国海军远东舰队副司令梅登中将亲率巡洋舰“伦敦”号和驱逐舰“黑天鹅”号前来报复。421日上午,英舰队到达泰兴南七圩港江面。解放军前沿观察所发现这两艘英舰后,遂上报请示,同时按照新华社的公告发射三发黄色信号弹,要求江上英舰马上离开。两英舰视而不见,强行行驶,解放军炮兵向英舰射击,双方展开激战,霎时两舰皆中弹累累。“伦敦”号司令塔,该舰舰长卡扎勒上校当即重伤,梅登中将也被爆炸气浪震倒在地,将军服被弹片撕裂。“伦敦”号舰桥和上层建筑均遭严重破坏,舰内通讯中断。梅登中将见解放军炮兵火力如此强大,自知难以完成救援“紫石英”号的任务,下令放弃救援“紫石英”号,狼狈逃往上海。

“紫石英”号事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宣告:“长江是中国的内河,任何外国军舰都没有权利侵入。”从此洗刷了百年来外舰横行中国江河的奇耻大辱,表明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神圣主权的严正立场和决心。

(三)泰兴人民有着丰富的渡江斗争经验

1928年夏,中共江阴县委书记茅学勤率江阴红军游击队,就曾渡江参加了如泰工农红军暴动,并于1226日深夜,袭击了国民党毗芦市公安分局。

皖南事变后,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对我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的封锁,时任新四军政委、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同志,在我三分区武工队的护送下,深入虎穴无锡谈判,建起了一条根据地与敌占区以物易物的秘密交通线。泰兴、泰州、如皋等地的猪、油、酒等物资渡江运往苏南;上海的钢材、药品等管制物资又源源不断地运回苏中,有的甚至运送到山东、陕北等抗日根据地。边境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根据地经济的繁荣,一时间三分区驻地如西县的江安、芦港一度被誉为苏中的小延安。

194510月,国共两党重庆双十“协定”签字后,我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根据协定从浙江四明山区撤至山东。泰兴渔民在我地下党的组织下,用渔船来回渡运新四军部队前后共10天,最后一艘渡江铁轮中安轮不幸沉没,苏浙军区四纵十支队上船近千人,除被丁广田等渔民救出近百人外,八百余人不幸遇难。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实行严密的物资封锁。三分区所属江海公司担负了繁重的向敌占区采购战略物资的任务,共通过内线购办弹药300多箱,西药100多箱,布匹30000多米。渡江战役前,国民党在上海对我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疯狂屠杀。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指示,已经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前后几百人均通过上海至泰兴龙窝的客轮,分批撤回苏北盐阜根据地。他们下船一般由交通员接头,然后绕开敌人的岗哨,由小路送入宣堡区戴集乡,稍事休息后即被护送至盐阜解放区华东局党校。19958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叶公琦同志还曾故地重游,与接待他的干部群众见面,回顾往事感慨万千。泰兴人民丰富的渡江斗争经验,也为渡江战役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泰兴军民支援渡江战役的贡献

 

淮海战役胜利后,渡江支前的帷幕就拉开了。因盐淮地区支援淮海战役负担过重,人力物力已经枯竭,所以支援35万东路大军渡江作战任务主要由华中一二分区承担。泰兴军民在本县还没有全部获得解放的形势下,在“一切为了渡江、一切为了支前、一切为了胜利”,“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口号的激励下,迅速投入到繁重的渡江战役的支前运动中。

渡江战役发起前,泰兴沿江的部分地区还被国民党军控制。按照汤恩伯的“长江防御”江北、江中、江南三线配置的要求,即江北设桥头阵地,江心洲筑据点,南岸有沿江守备部队,还有强大的纵深配备。解放大军要实施渡江战役必须首先拔除国民党军盘踞的沿江桥头堡垒,开辟突破江防道路。19492月,由泰兴及一分区其他地方武装上升的华东警备6旅实施了清除江北敌占据点的作战。

194948日,华东警备616团两个营在23军炮兵的配合下,强攻泰兴龙窝口,激战两天,攻占龙窝口,歼敌51411256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2挺及其他武器若干,残敌在军舰、飞机掩护下,逃往永安洲。415日夜,警备6171个营及炮连,激战4小时,攻占平安洲。417日,警备616团配合20601个团,激战18小时,于18日攻克永安洲,俘敌152人,缴获重机枪5挺,轻机枪14挺,六零炮3门。419日,警备618团在旅直山炮营和206个炮兵连的配合下,激战4小时,攻克北沙岛,全歼守敌284人,缴获六02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8挺。从此,我地方武装即牢牢控制住沿江港口和据点,为解放军南渡长江提供了出发地和后勤补给基地。解放大军渡江南进后,华东警备部队承担了苏南地区的警备任务。

积极开展大参军运动。大参军运动为部队提供了大量优秀的兵员,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1948年冬,上级部署大参军运动,泰兴作为老解放区,发扬光荣传统,掀起了大参军的高潮。19481122日,泰兴县委专门召开扩大会议动员部署参军运动,与会的150多人就有100多人带头报名参军。在他们的影响下,全县掀起了参军热潮,报名接受挑选的有2841人,超过分配任务的741人。最后批准1270人去华东野战军、397人去军分区、81人补充县团警卫连。整个参军运动历时51天,至1949110日全部结束,共招收了1748人,圆满完成新兵征集任务。

大力开展筹粮运动。财粮供应是支前工作最重要的部分,是保障渡江胜利的物质基础。解放大军渡江作战期间,正是春荒严重之时,泰兴人民克服了日益严重的春荒,连续四次进行了“扩、借、献”的筹粮运动,集中了大批的粮食、柴草和种种副食品,保障了渡江大军和支前民工的粮食供给。1948年底,上级要求华中一分区预借21.2万担粮食,至19491月底,完成借粮21.6万担,其中泰兴253万多斤,超过预定任务0.4万担。在借粮支前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泰兴县殷严乡贫农季开友的妻子,将过年与度春荒的8斗小麦全部借出,自己则用野菜充饥;黄桥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虽患病而宁愿一日两餐,借出40斤粮食支前。许多群众宁愿自己挨饿,用野菜、树皮甚至“观音粉”充饥,而把家中最好的粮食捐借出来。2月下旬,大军南下,各地纷纷设立粮站、草站,保障大军供应。泰兴县在32日至421日的51天时间内,临时抽调干部460人,设立了36个粮站,两个仓库(泰兴、姜堰),向从泰兴路过的渡江各部队及担运团、船运团、解训团、后方医院和出征干部提供了所需的粮食2623万多斤,柴草1618万多斤。因是原粮需要加工,县委支前总队部组织了4200多人为渡江部队加工粮食600万斤,同时组织87600多人运送粮食651万多斤和4049万多斤柴草,做到部队前进到哪里,粮草供应到哪里。

千方百计修路架线。修路架线是是渡江支前中一项最紧要的任务,是保障大军按时集结和联络的重要一环。泰兴是南线坚持斗争决死苦斗的地区之一,公路桥梁毁坏严重。为了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泰兴县组织9.85万人迅速投入到抢修公路、疏浚河道、维修桥梁的行动中,共修筑道路254公里,其中包括城(泰兴)黄(桥)、姜(堰)黄(桥)、口(岸)泰(兴)等8条主要干道。为让华野特纵炮兵按时进驻过船港江边阵地,泰兴人民仅用10个小时,修路6公里,保障了部队的开进。天星港北包家圩江边有一炮兵阵地,为确保解放军特种兵纵队汽车大炮通过,城西区群众突击加宽了由县城经大生桥新桥口到天星桥的公路桥梁。因天星港码头段街道狭窄不能通行,村民马浩昌铲除了自家丰收在望的麦子让汽车大炮直达江边阵地。3月下旬,泰兴和泰县动员3万多名民工,其中泰兴2万民工中有妇女2000人,经过9天的突击奋战,疏通了姜黄河蒋垛至黄桥15公里长的淤塞河段,保障了军事运输的需要。时值春寒料峭,虽天气寒冷,民工们冒着大雪,脱掉鞋袜,赤脚站在冰冻的水里挖泥。有的甚至晚上点着火把,脱掉棉衣在齐腰深的河水中挖河泥。此外民工还架设了泰州—泰兴—黄桥65公里的电话线。

筹集船只运送大军渡江。渡江战役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大量的船只将部队运送到南岸,船工和船只是战役胜利的首要条件。国民党军在败退南逃时,把沿江一带的大小船只沉没或拉到长江南岸封存,这使筹集渡江船只的困难尤为突出。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深入农村,大家群策群力,仅泰兴就征用了450条,其中有不少是载重5000公斤以上的木帆船,并按要求配齐蓬、舵、橹、桨、篙、跳板、绳索等船具,老百姓还想出了用猪膀胱充气后绑在腰部当救生圈的土办法。据泰兴新四军老战士尹之本回忆说,大军渡江他正任黄桥区长,5天时间就发动群众搜集了6万只猪膀胱。配合战士们用芦柴扎成三角形的救生圈,用竹子、木板、葫芦等制作“担架船”。用木材扎成4米多宽、10米多长的木排,装上汽车引擎,垒起棉花胎,架上轻重武器,共制成30多艘这样的水上土炮舰。这种“新武器”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很大的威力。与此同时,县委还动员群众借出18197根木料,22638床棉絮和其他大批物资。船工和渔民们还帮助解放军战士演习驾船和游泳踩水水技术。

组织民工随军出征。1949226日,泰兴县支前总队部在姜堰成立。总队部集中了9500多人组建成常备民工总队,朱星和孙佩藩任正副总队长,沙克任政委,马宝鼎任参谋长。常备民工总队于19492月在白马垛和杨庙村一带组织学习,随后修筑了姜堰至黄桥公路一段。3月移驻李堡角斜一带整训,4月上旬移驻广陵待命,后因解放军战事顺利,不再需要大批民工,泰兴常备总队没有过江,奉命在广陵复员回乡。

根据上级要求,泰兴县委在组织渡江支前的同时,还要负责接管新区的工作。当时要求各县、区两级均配备两套班子,一套留当地工作,一套准备南下。地委决定泰兴抽调干部300人,配备1个县班子30人,10个区班子110人,乡干130人,税务所长14人。县委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况,决定溪桥、城东、梯青、蒋垛、蒋西、宣堡、大泗、新街8个中心区各配备一套区班子,姜南和张甸、泰塘和口岸4个新区合配两套区班子。泰兴县被调干部原准备接管江阴县,因素质较高被安排接管了无锡。原泰兴县委书记吴明被分配担任无锡市副市长。

渡江支前的启示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纪念伟大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渡江战役支前的历史,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依然能从中感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激励。

(一)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渡江战役胜利

渡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取得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渡江战役的胜利,首先是党的战略决策的胜利。它彻底打消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企图“划江而治”,东山再起的图谋,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渡江战役的胜利,又是我党领导力量的成功体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各级党的组织,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我们才能动员起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短时间内集中起大量的人力物力,创造了在万里长江用木船战胜军舰,用土办法打胜了一场现代化战争的范例。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历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我们深切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完善自己,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二)兵民是胜利之本

19385月,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把全国的民众动员与组织起来,使军队和民众打成一片,便能克服各种困难,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

“兵民是胜利之本”,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指导军事斗争的一个带根本性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军事领域的贯彻和应用。毛泽东从这一基本原理出发,不仅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革命军事斗争的实践主体、力量源泉和基本依靠力量,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而且创造了一系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进行人民战争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力量,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实行人民军队与群众武装相结合、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把武装斗争与其他战线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了一整套为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历史早已证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重要思想,不但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也是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法宝。是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没有变,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没有变,“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中国人民加强国防建设和争取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指南。

(三)致富不忘老区人民

70年前,人民群众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完全达到了“要人给人、要船给船、要粮给粮”的要求,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保证了渡江战役的胜利。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泰兴以黄桥为中心的老区经济还比较落后,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革命老区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重视和加强对革命老区扶贫工作的领导,精心绘制好“脱贫地图”,层层落实好帮扶责任,精准实施好帮扶项目,迅速提升广大贫困户增收能力;努力做到在思想认识上拓展有新高度,在村级增收上拓展有新路数,在农民致富上拓展有新办法,在结对帮扶上拓展有新成效,确保早日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