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泰兴新闻 > 正文

《吴仁宝式的村书记》专栏:广陵镇木行村党总支书记杨爱兰——唱响“兰式”经典

2015-12-02 浏览次数:

  (记者 张伦 通讯员 张秋红)“这两天工地上遇到什么困难吗”“有的话我就打你电话了”……日前,在江广高速改扩建工程广陵项目部,广陵镇木行村党总支书记杨爱兰与项目部主任钱福俊聊得正欢。

  对于眼前这位年过半百还精力过人的“大姐”,钱福俊给了这样的评价:做事干练,待人真诚。项目部筹建之初,杨爱兰想方设法找关系,使项目部最终定址在木行,每年能“落地”1000多万元的国税开票;项目部正式运转后,她每天都来了解情况,现场帮助协调项目方遇到的困难。

  多年来,扎根基层的杨爱兰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既服务中心工作,又关心民生巨细;既促进村级增收,又带动群众致富,这也是在群众口中广为流传的“兰式”经典。

  江广高速是我市的一条经济大动脉,链接我市与苏南、苏北各大中城市。10多年来,它见证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也见证了杨爱兰在农村一线的艰辛和付出。

  2004年,江广高速兴建,拟在广陵建设服务区,选址木行村,计划征地127亩,动迁17户村民。其时,木行村刚经历过合并,人生地不熟考验着杨爱兰的执政智慧。

  “钱到账,田也别想动”、“不动麦,不交田”……镇村干部刚进村动员,就遭到部分动迁村民反对,动迁连续三个星期无任何进展。“晚上,我们在项目部讨论拆迁情况,他们就开着摩托车在外面使劲按喇叭,会议都开不下去。”对于当初动迁的艰难,杨爱兰印象深刻。

  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木行村不能在历史上留下污点。“没有无法无天的群众,只有不会做工作的干部”,对于所谓的“碉堡”,她主动把工作揽了过去。第二年正月十四,齐膝深的大雪染白了大地,但没有阻止杨爱兰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

  一大早,村民杨某带着怒气从床上爬起来开门,一个“雪人”映入眼帘。“杨书记,这么早来干什么?”“不干什么,到你家坐坐。”围着桌子,两人又围绕动迁攀谈起来。孰料,刚才的“雪人”变成了“雾人”,辛苦跋涉5里路后,一股股热气正从杨爱兰头顶和后背向上升腾。杨某瞥眼扫去,只见她满头大汗,后背毛衣湿了一大片。“杨书记,啥也不说了,我同意搬迁。”杨某感动得热泪盈眶。凭着这种精神,当天她又接连与7户村民签定了动迁协议。晚上11点,丈夫打电话责备“你耳朵背啦,听不见家家户户在放鞭炮吗”,可她却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后来,她又趁热打铁,把剩余村民的动迁工作都做好,确保了广陵服务区的顺利建设。

  时光荏苒,今年,我市又启动江广高速改扩建工程,将原有高速改扩建成双向八车道。高速扩建涉及木行村6个小组200多户村民动迁,动迁重担又一次落到杨爱兰身上。为此,她凭着一颗真心、耐心和细心,反复做村民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保证了江广高速的顺利扩建。

  村民马某是个“老运动员”,平时大事小事总喜欢拉着村干部讲一堆大道理,干部避之犹恐不及。如果第一个口子能从他家“撕开”,势必会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由于他是二次动迁,没等干部找上门,他先给杨爱兰来了个“下马威”,称他家的四间楼房是“填河兴建”,当初花了很大代价,要价比其他村民多出20万元。咋一听,还觉得确有道理,杨爱兰嘴上应和但私下留了心眼。为此,她多次找该组其他老人了解情况,找出了真相:当初马某家的房屋确实是建在河上,但却是队里出钱填的河,然后再交给马某家建房的。于是,她又找到马某道明真相,还反复以“你是位老党员,应该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劝说,终于让他同意动迁。就这样,马某成了全镇第一个动迁户,也为村里动迁打开了局面。

  如今,木行村已完成所有动迁任务,正全力做好高速施工过程中的其它服务工作,促进了这条经济大动脉快速建成。

  不仅服务全市重大工程,多年来,杨爱兰还把富民强村作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1992年,她当上了木行村“领头雁”。当时木行村是全镇有名的落后村,矛盾纠纷多、税费多年未缴、人心涣散。她以调处矛盾纠纷为切入口,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上任3个月调处矛盾纠纷137起,调处率达100%。因此,她被江苏省调解委员会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

  该村8组周某与孙某界址纠纷18年未得到解决,孙某有9棵碗口粗的水杉树长在周某大门口2米处,影响了周某的正常出行,周某多次与孙某协商未果。于是,杨爱兰连续3天上门协调处理。第3天,正在协调的她突然胃病发作得厉害,别人纷纷要求她去医院治疗。但她以“我的病是小事,你们的矛盾是大事”为由回绝,只是喊村卫生室的医生来现场挂水。看着豆大的汗水从她额头上渗出,两家人当场服从调解,并拉着杨爱兰的手反复道歉。第二天,孙某主动锯掉了9棵水杉树,逢人便讲“杨书记为了老百姓,连命都不要”。

  群众的疾苦,就是她的疾苦;群众心中所想的,就是她要做的。二组郭庭山养了3个孩子,一直住在两间五架梁破房内,家庭比较困难。杨爱兰拿出1000元扶持他养猪,并找有经验的养猪户上门辅导。几年后,郭庭山脱了贫,还盖起了四间新瓦房,大儿子也娶上媳妇成了家;三组杨贵华也是特困户,杨爱兰帮他贷款养鱼,使他脱掉了贫困的帽子……在村里,只要是弱势群体的事,她都尽心尽力。

  杨爱兰对村里的群众满腔热情,对自己以及自己的亲戚则是严格要求,坚持原则,不徇私情。1994年秋,杨爱兰的姐姐未领建房许可证,就擅自动工,村干部知道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房子砌到一米多高时,杨爱兰从外地回来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赶到现场责成停工。姐姐上门哭诉,左邻右舍、公公婆婆也纷纷说情,而她坚决不同意,“我身后有上千双眼睛看着,如果一碗水端不平,今后谁还会相信我呢?”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姐姐愉快地接受了处罚,并按规定领取了建房许可证。

  幽兰在木行,芳名天下闻。如今,杨爱兰仍然在为木行村的发展殚精竭虑地工作着,她的梦想是让木行村早日实现现代化,“兰式”经典在木行大地上唱响成一首强村富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