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外埠资讯 > 正文

苏州地铁开启“同车不同温”模式 全天候测量车厢温度

2020-07-06 来源:扬子晚报 浏览次数:
   为满足不同乘客对车厢温度的需求,7月1日起,苏州轨交“同车不同温”模式正式开启。“强冷”车厢温度24℃左右,“弱冷”车厢温度26℃左右。最近两天,记者体验了四条线路列车各车厢的温度,随机采访了数十名乘客,并跟随工作人员现场为列车“量体温”。

  记者探访

  4条地铁线 同车不同温

  根据苏州市气象局报告,7月2日最高气温26℃左右。当天上午,记者从苏州轨交2号线新家桥站出发,搭乘开往骑河方向的列车。2号线共5节车厢,中间段2、3、4车厢温度为强冷,两端的1车厢和5车厢为弱冷。记者选择乘坐4车厢,车上乘客不多。入座大约20秒后,头顶排风口里吹出的冷空气,让记者感到寒意。随后,记者走向尾部5车厢,仔细感受,温度稍有上升,总体感觉依旧偏冷。

  在广济南路站,记者下车换乘1号线开往钟南街方向的列车。1号线共4节车厢,2、3车厢强冷,1、4车厢弱冷。记者选择了3车厢。或许因为车厢内乘客较多,记者明显感到车厢内温度高于候车站台温度。列车行至灵顿路站,乘客数量减少,记者走向1车厢,感觉气温变化不太明显。

  在星湖街站,记者下车换乘对面开往木渎方向的列车,车内乘客数量适中,车内温度较前一辆车稍低一些,从1车厢走至4车厢,总体温差不大。

  回到广济南路站,记者换乘2号线开往桑田岛方向的列车。车内乘客数量较少,温度依旧偏低。行驶过程中,记者观察到一位穿短袖T恤的女乘客时不时用左手搓着右手手臂。

  下午,记者从2号线月亮湾站上车,在盘蠡路站换乘3号线开往唯亭方向的列车。3号线共6节车厢,2、3、4、5车厢强冷,1、6车厢弱冷。在站台,记者发现,大多数乘客就近选择两端扶梯口周围的几个车门等候上车,中间段的车门前鲜有乘客等候。记者进入3车厢,车厢内没有乘客。约半分钟后,记者感受到凉意,于是走向头部1车厢。一只脚刚跨入1车厢,记者明显感受到温度升高。随后,记者在5、6车厢间来回走动,温度差异同样明显。

  在东方之门站,记者换乘开往苏州新区火车站方向的列车,前往宝带路站换乘4号线。4号线和3号线一样,共6节车厢,2、3、4、5车厢强冷,1、6车厢弱冷。记者搭乘了开往龙道浜站方向的列车,5车厢里,乘客数量较多,温度适宜。走向6车厢,记者明显感觉温度升高。相比3号线,记者感觉4号线空调降温速度更快。

  乘客感受

  “强冷”需求量远高于“弱冷”

  选“强冷”还是“弱冷”?7月3日当天,记者在苏州轨交多个站点随机采访了从8岁到68岁不等的60名乘客。其中,57名乘客希望乘坐“强冷”车厢,两位老人和一位女士偏向于“弱冷”车厢。

  7月3日,苏州最高气温28℃。上午,在2号线新家桥站,刘女士急匆匆地跑进开往骑河方向的列车。在4号强冷车厢内,满头大汗的她站在门口位置,不停扇动着手中报纸。“今天真热,跑了几步就出汗了。”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此前看到过屏蔽门上贴着的标识,知道列车中间几节比较冷。“我还是挺怕热的,肯定会选强冷的车厢。”

  回到候车站台,记者看到一位大爷穿着外套、戴着帽子、手里扇着地铁报,开往桑田岛方向的列车进站,他走进了5号弱冷车厢,坐定后又扇了几下报纸。列车到达郭苑路站,他下了车。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坐地铁从医院回家,因为身体原因,穿得多了些。大爷说,自己平时不常坐地铁,也不清楚“强冷弱冷”。只是前两天女儿告诉他,让他坐在前后两头的车厢。“说是两头没那么冷,我刚坐上去的时候是有点热,后来也凉快了。这个温度对我来说刚好。”

  随后,记者在广济南路站换乘了开往钟南街的1号线列车。车厢上,记者遇到了一位正在手机上看股票行情的老先生。老先生在星海广场站下车,准备前往公司。面对提问,他坦言知道有“强冷弱冷”,但不清楚具体哪里强、哪里弱。经记者介绍后,他笑着说:“那我以后就往中间坐,我怕热。”

  沈先生正在星海广场站等待开往木渎方向的列车。他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坐1号线换乘4号线去越溪办事。“相比之下,我觉得4号线温度更低一些。”

  在宝带路站站台,市民小马正在等待开往龙道浜方向的4号线列车。“我要换乘两次。”小马当天从4号线花港站上车,在宝带路站换乘3号线到狮子山站,再换乘1号线到西环路站下车。“在不拥挤的情况下,我更偏向于强冷车厢。”

  轨交公司

  全天候实时测量车厢温度

  杨俊逸是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车辆中心检修二车间的一名工作人员。7月1日起,他开始了为苏州轨交2号线列车车厢“量体温”的工作。

  杨俊逸告诉记者,“强冷”车厢温度在24℃左右,“弱冷”车厢温度在26℃左右。

  7月3日中午,记者在2号线开往骑河方向的列车上见到了杨俊逸。杨俊逸介绍,包含备车在内,2号线共40辆列车。记者所在位置是23车1车厢。杨俊逸右手握着一个黄色仪器。“这就是温湿度表,专用于测量车厢内的温度和湿度。”说完,杨俊逸走到1车厢中部,开启温湿度表,显示温度为24.9℃。行至2车厢,测量温度为23.4℃。杨俊逸说,测量时间为每天上午8点至列车停止运营。“就2号线来说,在陆慕站和尹山湖站各有一个驻车点,每个驻车点每天要测量15辆运行列车的温湿度。”

  现场,记者看到了用于记录温湿度数据的表格。表格显示,每一节车厢都要测量中间和两端的温湿度,并且记录该车厢的载客量情况。记者任意翻看了一页记录表内容,该页显示了7月2日夜间的四次测量数据。其中,0211号列车在21:09至21:30,“强冷”车厢的最低气温为24.1℃,最高气温为25℃;弱冷车厢的最低气温24.1℃,最高气温25.9℃。

  杨俊逸说,一旦发现车厢温度异常,也就是温度到达22℃或更低时,测量人员就要及时将情况汇报至检修车间。“车间工作人员会跟踪该车厢的温度,如确有异常,车间里有专业的空调维修班组对问题空调进行维修。”杨俊逸介绍,由于每辆列车都有独立的通风循环系统,所以一般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