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外埠资讯 > 正文

“户籍专家”鞠钢海:33年与改革同行,为百姓“代言”

2020-07-10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日前,泰州市公安局民警鞠钢海受到邀请,参与全国人口普查,并作为全省户籍管理的专家型人才被推荐到公安部参与户口管理立法的相关工作。

  鞠钢海今年56岁。户籍管理工作枯燥、单调,但是鞠钢海一干就是33年,他的脑子里装着满满都是户籍管理的政策法规。因为常常能为群众解决户籍管理上的疑难问题,他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愉悦。这也成了他工作的动力。

  “户口簿、身份证,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和住址等内容,但却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弄错了不行,少了它更不行,责任大着呢。”鞠钢海说。

  坚守33年,练成户籍管理的“专家”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也算是完成了。”当崭新的户口本送到杨桂英老人手上时,老人一边连连道谢,一边抑制不住流下泪水。

  杨桂英,原扬州市江都人。1955年,其与丈夫来到泰州市罡杨镇生活。两人当时居住在自家的渔船上,以捕鱼为生。后来夫妻两在罡杨镇杨庄村购置一处房产,登记了户籍信息。可几年后。两人变卖了房产,又住回了渔船上。1995年,杨桂英与丈夫在兴化捕鱼时,不慎与其他船只发生碰撞,船上的所有物品,包括户籍信息都随船只沉入湖底。1996年,户籍登记制度逐步转为电脑录入,杨桂英夫妇由于没有纸质原始资料未能录入,当时他们也没放在心上。后来,由于两位老人生活习惯、地处偏僻等原因,错过了2000年和201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直到现在,夫妻两都无法办理医保,也无法享受国家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而今年杨桂英老伴去世了,子女历经波折才办到了死亡火化手续。于是,解决户口问题成为了杨桂英最大的心愿。2019年,杨桂英子女来到罡杨派出所寻求帮助,罡杨派出所立即调动民警在罡杨镇杨庄村和江都武坚镇展开调查走访,形成了详尽的调查资料,终于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前帮杨桂英在罡杨镇落了户。

  “户籍管理工作政策性强,事关群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来不得半点马虎。”鞠钢海说。

工作中的鞠钢海

  鞠钢海1987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户籍管理大队四级高级警长。33年来,他2次参与全省户口登记管理规定的起草,4次起草制定了泰州户籍制度改革规范性文件,在省内外培训授课270场次,入选全省户籍管理专家人才库,先后13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一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被评为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分别被公安部、江苏省公安厅和泰州市公安局聘请为户籍培训教官。

  全国首创为流浪乞讨人员“落户”

  2017年5月,一个关于户口办理的求助电话打进了鞠钢海手边的服务热线。这个“86329221”的热线电话就设在鞠钢海的桌上,他一守就是17年,他为此先后直接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帮群众屡屡解决了户口难题。但是,这次的求助电话却让这位“身经百战”的户籍专家犯了难。

  求助电话是泰州市民政救助站负责人打来的。救助站寄养在兴化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医院)的20名流浪乞讨人员,因为有的生病需要住院治疗,需办理相关手续。但是,这20名流浪乞讨人员均有精神疾病,且都没有户口和身份证,亟需为他们办理落户手续。

  要为流浪乞讨人员办理安家落户手续,这在当时全国都没有先例,但是这又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难题怎么办?

  “既然要办,就要合理合法又合规。”鞠钢海说。

  因为这20名流浪乞讨人员没有一个人有准确的表达能力,要调查他们的出生年月等基础信息根本无从下手。

鞠钢海调查走访

  经过与民政、医保、社保等部门集中会商研究,依据相关规定,鞠钢海和海陵分局户政部门决定想方设法为这20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手续。

  为避免出现双重户籍和违法犯罪人员利用流浪乞讨身份逃避法律制裁,他们首先通过公安部失踪人口信息库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数据库进行排查,确保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他们还对这20人进行DNA信息采集和指纹掌纹采集,并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核实身份信息。

  “由于他们没有姓名、年龄等准确信息,我们为每一个人起了名字,生日就统一定为1月1日,出生年份则是根据其体貌特征进行推测,统一落户在救助站。将来这些人即使找到家后,登记在救助站名下的户籍随即可以注销。”鞠钢海说。

  甄别采集工作完成后,2017年5月10日,泰州市公安局和海陵公安分局两级公安机关为20名流浪人员全部办好了落户手续。11日, 6名户籍民警奔赴兴化市第四人民医院,集中为他们办理了身份证。

  至此,20名流浪人员都和每一个泰州市民一样,享受到生活照料、户籍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报销等待遇。

  泰州在全国首创为流浪乞讨人员安家落户的先河,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全国各地的户政部门和救助站纷纷前来学习取经。目前泰州市警方已经为长期滞留的77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了落户手续。

  对此,鞠钢海说:“万事开头难,办法都是人摸索出来的。”

  苦战3年,让8923名黑户有了“身份”

  “别看身份证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却事关一个人的身份和尊严,还事关一个人的生存,小到出门买张车票,大到生病住院办手续,没有身份证还真不行。”鞠钢海说。

  在泰州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且大多是弱势人员,她们就是面广量大、来自云贵川的“外来媳”。她们由于种种原因离开原来的家庭来到泰州结婚生子,尽管她们都在泰州组建了新家庭形成了事实婚姻(大多没办结婚登记手续),且都没有迁移户口,导致她们自己、以及非婚生子女“有人无户”的现象比比皆是,最终给她们及其子女工作和生活上带来了很多困难。

  乔圆就曾饱受“黑户”的困扰。因为是母亲非婚生子,乔圆自幼就没有户口。乔圆小时候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是每逢考试,均因为黑户被资格审查,成了学校的“名人”。也因为没有户口,上不了高中,只能在当地上了职校。成年后的乔圆在泰州结婚生子,由于没有户口,乔圆无法申领结婚证和准生证,享受不到农村的低保和房屋的拆迁补偿,生孩子也只能在本镇卫生室。乔圆一直背着黑户的身份。后来,泰州市公安局开展有人无户摸排工作时,了解到此情况,考虑到乔圆没有在医院出生,就安排民警主动帮助联系机构为其与母亲做了亲子鉴定,野徐派出所为其补录户口。民警还协调政府为其办理了低保,民警甚至陪同乔圆申领了结婚证,乔圆的生活开起了幸福之花,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能吃苦耐劳的乔圆现在月收入近九千元。用乔圆自己的话讲“脱掉了黑户的帽子,人活得才有了尊严”!

  “为了这些‘黑户’公平且有尊严的活着,再远的路、再大的困难也要办!”鞠钢海说。

鞠钢海在医院寻找相关线索

  为省外人员办理落户手续,工作量最大的莫过于出差外调。因为这些人大多老家都在偏僻的大山里,困难可想而知。2014年5月,鞠钢海和县(市)区(分)局户政部门的同事踏上了山高路远的外调路,尽管工作量极大,鞠钢海和同事们一走就是三年,他们走遍了四川省和重庆市所有的偏僻山区,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经过为期三年的艰苦攻坚,鞠钢海和同事们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8923名无户口人员全部完成了落户登记。从此,8923名人员开始了安心、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从警33年,我已经2次参加全国人口普查,这次能获得推荐并参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这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务必用心用情用功做好。”鞠钢海说。(虞启忠 苏宫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