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毕业季里话就业

2022-06-20 作者:张桥镇 黄映春 浏览次数:

  又是一季凤凰花开,又是一年毕业之时。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

  为缓解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难题。但当下,全球经济衰退、疫情持续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交织,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冰火“两重天”的现状依然存在,毕业生“求职难”与企业“用工荒”矛盾并未消减。从长远来看,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必须由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共同发力。

  对于高校而言,需转变育人观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制造强国的目标定位,面向市场办学,以国家的发展需求为“晴雨表”,适时准确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同时,要审时度势,立足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将专业打造和学科建设放在首位,建设好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专业。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打破学习和实践之间的壁垒,通过项目式、情境式和模块化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此外,要健全完善的育人机制,通过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实践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逐步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拥有一定的求职能力、发展能力。

  对于企业而言,需转变发展思路,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要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到高校课程设置、教学设计、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中来,有意识地培养行业精英、技术能手,延伸企业发展的创新链、价值链;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推动高校的人才智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开辟绿色通道,为高校教学教研工作提供场地、设备、知识、技术等必要支撑,实现企业生产发展与高校科技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共赢,从而为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带来更多新机遇,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对于社会,要改变传统认知,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谈起制造业,“低端、廉价、缺乏自由度”等标签会立即呈现在很多毕业生和家长的脑海中。与传统家庭“衣锦还乡、光耀门楣”的心理预期相比,进工厂、学技术、当工人,一定程度上还不太符合当下年轻人就业的价值取向。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正扎实推进,打破技术封锁、练就“独门绝技”,既离不开人才技术的支撑,更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我们要积极引导、逐步消除社会公众对制造业存在的“傲慢和偏见”,不断打破对传统制造企业的刻板印象,努力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号召更多的青年志士投入到制造强国建设的洪流中来,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