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带有“乡土味”的篮球文化,何以照亮乡村振兴路?

2023-06-14 作者:俞美蓉 浏览次数:

  近日,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发布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大赛分为基层赛、大区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将于金秋10月决出全国总冠军。

  一项从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月六”吃新节发展而来的“土味赛事”摇身成为“全国大赛”,一个全村加起来不到1200人的小地方却有2万观众来到现场呐喊助威。一时间,“教练,我想打篮球”“从未见过这么‘土’的比赛,不过我喜欢”等网络神评热评层出不穷,就连姚明、马布里等大咖都现身为其打CALL,甚至短视频还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转载到了推特上,从而彻底“出圈”。

  细细思量,“村BA”之所以能够这么火爆,其最关键的流量密码是对乡愁的共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体育文化最纯粹的热爱,背后有着强烈的文化符号和深层的精神内核,而这些恰恰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

  体有所健,群众的热爱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村BA”最打动人的地方,莫过于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场上的选手是农忙时“庄稼汉”,场外加油助威的是十里八乡的“吃瓜人”,赛后的奖品更接地气,大黄牛、小香猪、麻鸭等,或抱或扛或抬,满满的都是欢声笑语。事实证明,洗尽铅华的纯粹,往往最能够激发最本真的热爱,无关胜负,自愿参与,气氛始终热烈,观众不吝掌声,人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举办这样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有利于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效果,从而自发地投身全民健身的赛场、乡村振兴的赛道,进而享受快乐运动、奋进有为的美好生活。

  心有所向,文化的底蕴是核心。近期高流量、自带辨识度的贵州“村BA”其实并不“年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比美国NBA的历史还早了13年。这样一个有着历史沉淀的IP,搭载着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和短视频兴起的“快速列车”,焕发出了澎湃的活力和无穷的生命力。其实很多地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IP,从大众较为熟知的舞狮文化、龙舟文化,到具有地域色彩的沙滩项目、冰雪项目,这些体育文化都凝聚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是一座座取之不尽的富矿。如果各地能够多从本地特色文化中提炼精华、获取灵感,在顺应当地生产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绿色办赛、打响品牌,必然能够得民心、聚民意、惠民利,真正让全民健身的理念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上蔚然成风,盛开出更多如“村超”“村排”乃至跨界到“村歌”“村晚”的绚丽花朵。

  志有所为,首创的意识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根据贵州省台江县提供的数据,今年三月份举办的“村BA”总决赛,历时3天2夜,台盘村共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黔东南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40%,这一张赛场之外的“成绩单”足够亮眼。平心而论,“村BA”的出现,对其它地区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地基层应该充分激发首创意识,深度考虑如何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角和更接地气的形式,将当地的体育、文化和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在真抓实干中探索道路、创新价值,以浓浓的“村味”和“鲜味”撬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使参与其中者都能够共同受益,从而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乡村振兴,体育不能缺位;体育强国,必须以人为本。归根结底,想要唱好唱响乡村振兴这台大戏,就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只有让群众从“观众席”走向“主舞台”,从“看客”变为“主角”,才能让乡土文体的“枝繁叶茂”掩映出乡村振兴的“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