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让中华文化成为缔结邦交友谊的“新丝带”

2023-10-25 作者:刘琦 浏览次数:

  近日,第七十五届法兰克福书展刚刚落下帷幕,引人关注的是近百家中国出版单位携5000多种精品图书和出版物参展,10余场融合中外文明的精彩活动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中方举办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德文版读者交流会。

  大漠孤烟,声声驼铃,行走在“一带一路”之上的是穿越古今的东西方使节、学者、客商,是互通有无的货物、珍宝、丝与茶,是思想碰撞的知识、文化、理念。千百年来,承载着和平、合作、互惠理念的丝绸之路,惠及的不仅仅是沿线的人民,更让国家民族之间形成了休戚与共的良好关系。而今“一带一路”让各国间的就业机会更加丰富、经济增长点更具活力、抗风险能力更加稳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坦诚交流,互信互利,才是国与国之间友谊的纽带。

  不断“上新”的中国著作,让中国思想不断走向世界,让中国观念被世界听见、被世界理解,是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有力媒介。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异而不斗,和谐促进共同进步,不同促进相辅相成。对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抱以尊重交流的态度,不仅能够促进邦交睦邻友好,更能实现互相理解化解国际关系中的矛盾。文化融合是不同文化间接纳与调和的有机过程,了解促进理解,理解实现包容,包容意味着和谐的实现。构建主义理论强调,“文化的认同即文化通过构建共有观念活只是来塑造国家这一国际社会行为体的身份归属。”所以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实现同质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实现“心连心”的诚挚邦交关系,这就是文化的交流融合所带来的意义。“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所带来的向心力,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一种可以切身理解感受的存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方案”、“东方智慧”,也是中国作为大国出于人本思想的考虑的国际责任,体现的是一种大国的文化自信,因为自信所以无惧传承交融。更走进越来越多的国家,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从而信任中国,对于促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传播是带着“和平的信笺”飞向世界各国,而不是带有文化侵略的强势外交手段。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能够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魅力,构建属于中国、属于和平的话语体系。进一步的完善跨文化交流机制,让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文化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推动文化产业的互利互惠,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各方面的合作与发展是我们未来应该继续坚持的道路。

  与浩瀚苍穹相比,人类渺小而脆弱,但人类却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明,因为只有精神文明所凝聚的物质文明才能创造真正的永恒。从本质而言尽管国家间有各种利益,纵观国际关系史的发展脉络,最为清晰的就是国家间的“战与和”皆因国家间利益所趋。但不论国际关系如何变迁,都无法抵抗自然之力,最终人类都是一个整体,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命运休戚相关,国际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人类的共同命运,只有“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才能实现“非零和博弈”,促进形成新型大国关系,推动人类命运的存续与发展,让文化缔结邦交友谊“新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