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三“笔”绘好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自2022年以来,全国乡村建设在农村人居环境、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党和政府用行动打造美丽“新”乡村,以不断提升万千群众幸福感为笔,勾勒出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乡村“新”画卷。 驻笔“生态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党和政府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普及全国农村卫生厕所,诊治农村生活垃圾,管控生活污水等,并在此过程中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成功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赞不绝口的完美答卷。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既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与广泛参与。如分界镇滕兴村实施乡村文明积分制度,鼓励村民通过行动累积积分,比如垃圾定点投放、污水合规排放、柴草整齐堆放等,持续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两者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绿色“新”乡村近在眼前。 翻笔“幸福橙”,稳步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以前,我国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够健全,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发展。但在2022年以后,党和政府通过建造规模化供水工程,缩小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等措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打下重要基石。 收笔“经济蓝”,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想缩小城乡差距、走稳走好乡村振兴,确保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就必须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党和政府紧紧围绕“生有保障”,“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等,不断提高并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截止到目前为止有超过七成的村卫生室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24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取得阶段性胜利。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精益求精,将公共服务提升至更高水平。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全国乡村建设工作不仅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活在如今的乡村沃野,经济富裕、生态宜居,一幅富春山居图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