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以新理念为舵,点亮城市更新新未来

2024-11-13 作者:虹桥镇 张学英 浏览次数:

日前住建部发布全国第三批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其中,江苏共有8项经验入选,成为全国入选经验最多的省份。

城市更新不仅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人居环境,还能激发经济活力,推动产业升级,是江苏实现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无论是苏州姑苏区双塔市集二期项的以旧换新,打造既有市井松弛感,又充满时尚现代风的新派社区空间,还是扬州市创新街区原住民收储租更新模式,调动居民自主更新积极性,实现闲置、空关、破危沿街门面及民房的活化利用,都展示着城市更新的积极实践与显著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智慧、贴心、高效这几个关键词不仅是城市更新的核心导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

城市更新若要“更智慧”,需将绿色低碳理念深植于设计规划,以规划之智,为城市添“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在城市建筑更新规划中,应当遵循绿色、节能的要求,以智改赋能绿改、用活力绿代替压抑灰不断提升建筑效能,提速城市生态修复。海南省琼海市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运用先进技术探索智能化运营、资源循环利用、高品质供水、新型电力系统打造,让不适宜继续使用的建筑,通过智能化零碳改造加以持续利用。多地合理规划城市废弃池、污染土地整治修复方案,通过打造城市绿道、特色步道等方式,加强口袋公园与便民绿地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让城市变得更宜居,人民生活变得更健康。把能耗降和碳排放降下来,把建筑品质和城市生态环境提上来,就能走出一条绿色创新的城市更新之路。

城市更新若要贴心”,应把惠民生的基础设施改造视为关键,以设施之爱,为民生焕“新”。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为各地答好旧改这道题指明了方向。随着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从解决有没有进入解决好不好的新阶段,成都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用留、改、拆、增的思路取代了大拆大建,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后,增加电梯、改善排水、优化停车位等,让更多的居民感受家门口的幸福。上海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对供水管道、供电网络进行智能升级,实时监测水质,降低用电成本,让居民的安全感原地升级。基础设施建是事关民生福祉、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倾注关怀之情,微小之处着手,方能让城市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温馨家园。

城市更新若要高效”,须靠多方齐心协力积极参与,以众行之力,为更新提“速”。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工作,单一主体难以全面高效推进。政府、企业、居民都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参与者,城市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各方协同配合。以苏州的城市更新项目为例,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城市更新规划和政策框架,吸引众多房地产企业与科技企业参与。企业带来资金与创新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城市空间布局,优化项目管理,采用新型建筑材料与工艺,缩短建设周期。居民参与项目讨论与决策,监督施工过程,保障自身权益的同时促进项目的顺利推进。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充分发挥各优势,才能高效推进城市更新进程,打造富有活力与魅力的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