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打造跨越的坚实支点———泰兴农机学校党建工作纪实

2006-12-15 来源:泰州日报 浏览次数:
    近年来,泰兴农机学校高考录取率连年攀升,2006年,录取率高达100%,26名同学考入本科;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人数、合格率连续三年泰州市名列前茅;每一届的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学校党支部被评为系统“先进基层支部”,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培训工程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如此骄人的业绩,得益于坚强有力的学校党支部及其领导下的校委会。
    加强组织建设   提高凝聚力
    泰兴农机学校是一个“年轻”的学校,在职人员中,40岁以下的占90%以上。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绝大多数是党员。两年前,改选后的新一届党支部上任伊始,党支部就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党章尤其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使党员班干部真正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职教形势。学校党支部,校委会把教职工中的优秀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充实到管理岗位上,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始终使党员保持坚定的党性原则,始终使党组织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党支部深深地知道: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书的目的在育人。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要有很高的品行修养,身正为范,以身作则。
    学校党支部通过经常性教育与学习,使从事农机职业教育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要有奉献精神,要有以促进人类文明为己任的社会理想,要有追求知识,崇尚科学工作者的价值取向,要有严谨,求实,刻苦,勤奋的科学态度,要有热情,开朗,和谐,宽容的性格,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有一种处处以学生为本的情怀和气度。
    这些经常性教育与学习活动的开展,使教师的面貌焕然一新,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风气浓了,相互协商,共同管理的气氛形成了。因此,学校教学秩序井井有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多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市优班主任”。
    严格制度落实    强化内部管理
    学校党支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变人治为法治,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纪律制度约束下进行,学校党支部和校委会将兄弟学校有用的经验与本校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学校管理上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一)强化责任意识,发挥示范作用。
    1.教师管理上,学校对教学过程全程监督,坚持“一查二听三评四奖惩”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条例,教师上下课到校长室签名,上课期间校领导巡查,学校与班主任/科任老师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职责、目标和奖惩条例。严格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师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2.在其他职工的管理上,要求他们与教师一样,上下班到校长室签名,经常进行思想教育,并根据工作职责,定期进行检查,让他们始终认识到自己是学校中的一员,也应该在文明用语、工作态度、与学生接触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职工良好形象。
    (二)规范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素质。
    在学生管理上针对招收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的特点,继续对学生采取了全程封闭式管理。除了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实施包干式责任管理外,另外设置了三条管理线:一是每天晚自修每班安排一名教师到班值日,强化学生自律意识。二是每日4名值班人员负责校门口、校园内及教学中的管理,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意识。三是后勤人员组成的宿舍卫生检查组,定期检查卫生,并打分记录,将检查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应的分管领导和班主任,定期进行评比,激发学生不断向上的意识。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学业成绩”经常性考评,与学生签订遵纪守规责任书,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道德上、学习上奋发进取,不断进步。使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拓宽办学渠道    扩大培养规模
    学校党支部一班人在复杂多变的职教形势面前审时度势:农机学校既要立足农机系统,又要跳出农机行业。紧紧围绕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拓宽办学渠道。几年来,学校把握机遇,除办好常规学历教育外,还对乡镇农机人员及社会其他人员实施学历教育,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继续与南京农大、南理工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办学,开辟新的教学途径,与江苏农林学校联办五年制高职,满足苏中学生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指导支持下,泰兴农机学校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该校各个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校容校貌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省市农机系统的重视,学校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省农机局、市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学校。学校党支部为学校发展的新跨越打造了坚实的支点。 (李  斌  何霞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