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组织行业协会改变零散产业布局北殷农民四成收入来自猪鬃加工

2009-03-01 来源:泰州日报 浏览次数:
    猪鬃是各种刷子的原材料。泰兴市姚王镇北殷村靠发展猪鬃产业,从经济薄弱村变成了生活富足、人居和谐的小康示范村。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40元,其中40%的收入来自猪鬃产业。
    据北殷村党支部书记殷维荣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临近该村的钱庄村办起了100多人的猪鬃加工厂,本村很多村民到厂里打工。十多年后,一些掌握了技术的北殷村民纷纷回村创业,开始经营自己的家庭作坊。到2004年时,该村的猪鬃加工户已有14户,年产值300多万元。
    “虽然猪鬃产业为北殷村开启了致富之门,但零散的产业布局,使加工户之间出现了相互压价拆台等不正当竞争现象。更令人头痛的是,由于大多数加工户是手工操作,清洗猪鬃产生的废水污染了河水,危及人畜和庄稼。”殷维荣说,北殷村党支部决定,成立猪鬃产销协会,把全村的加工户组织起来,统一采购原料,统一处理废水,开展技术培训,促进猪鬃产业健康发展。
    该村猪鬃加工大户殷扣林告诉记者,猪鬃出售价格的多少决定于原材料猪毛的长短和纯度。以前,因为大家各自为战,有些刚刚入行的加工户往往在这上面吃哑巴亏。现在,原料由协会代表统一购买,不但确保了猪毛质量,还在大批量购入中降低了采购价。
    北殷村猪鬃产销协会会长殷复扬说,在猪鬃生产过程中,大家都分别掌握了一些降本增效的小技巧。现在有了协会,大家开诚布公,共享这些技巧。大家还经常把生产中遇到的难题集中起来,共同想办法解决。时间长了,一些加工大户还与小户结成了对子。该村五组加工户汤兆良是残疾人,妻子常年患病,家里非常贫困。2005年6月,协会帮助他筹集资金,办起了猪鬃加工厂,大户殷扣林主动向他传授技术、帮跑市场。目前,汤兆良加工厂年产值达40万元,年纯收入近6万元,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猪鬃的原材料猪毛买回来须经过多次清洗,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液。协会成立后,这些废液不再排到河里,而是被统一收集起来,暴晒之后碾成粉末,卖给如皋、山东等地的客商加工成饲料。
    为了帮助加工户进行技改,近几年来,猪鬃产销协会还先后为会员贷款100多万元,新增了62台猪鬃主动分尺机、绑板机等生产设备,使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6倍,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
    在协会的带动下,北殷村猪鬃加工户已发展到24户,年产值2000万元,本村250人从事这一产业。近几年来,协会每年都组织会员开展回报社会活动,先后筹集60多万元,支持村里的新农村建设,为贫困户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