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后 福

2009-03-21 来源:泰州日报 浏览次数:

□ 刘鹏凯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我刚到黄桥黑松林任职不久。当时的“黑松林”还叫“泰兴县胶粘剂二厂”。身为厂长的我常常今天做供销员,明天做采购员,而我的“座骑”多半是一辆二手的双排座货车。那天,我乘车去浙江采购原料。车从杭州二桥摆渡,由于封港,当晚没走成。我们夜宿路边店。

    第二天凌晨五点,我们的车赶到轮渡口,排了老半天队。驾驶员急着去买票,车子没有熄火,没有想到,它径直顺着斜坡向江里滑去。同车的人大喊“救命”,急忙跳车。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本能地拉车门准备逃生,不料拉手坏了。事实上,那一刻即便跳下去,多半会被轧在车轮下。如果不跳,就得到钱塘江里喂鱼。千钧一发之际,从未摸过汽车的我,扑到方向盘上猛打一番,最初打反了,车子加速往江里奔;赶快再反打,又差点撞上渡船上的名贵轿车……“咣当”一声巨响,车头最终撞在渡船的消防栓上停了下来。

    回去的路上,一车人都在讲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的后记,就从后福说起。

    一九九一年十月,我走下镇工业公司副经理的铁交椅,来到“黑松林”。当时工厂的全部家当,就十一个人,两个反应釜,一屁股债。下了海我不带救生圈,要使自己不沉下去,就得在海里挣扎。工厂要扭亏为盈,兄弟姐妹要有饭吃,最好还吃得有滋有味,我对自己说,守多大碗吃多少饭。我不是造币厂的厂长,勤奋加智慧就是我最大的资金。

    正如有哲学家说的,在原始社会,连力气都是财富。用文化经营企业,打造未来,成为我这个穷小子的信条。没钱做广告,我就向报刊投稿,利用发表文章的机会来提高企业知名度,打造企业品牌。于是乎,三更灯火五更鸡,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起床写文章。出差在外也“不务正业”,车上,船上,酒店,旅社里,每每专注于爬格子。日积月累,企业有了许多活广告。零零碎碎的小文章,产生了软广告效应。在这十多年内“幼苗成大树,独木育成林”,我成为中国化工作协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院的特邀研究员。企业成为“中国胶粘剂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胶粘剂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粘接技术协会副主任单位”;获得了“全国民营化工优秀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环境标志先进单位”、“江苏省信得过企业”等荣誉称号。“黑松林”商标也连续成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全国化工卓越品牌。

    古人说,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有记者问我,你怎样评价自己的文章?

    是不是每天都写文章,都是在什么时候写?我笑着说,我那当作家的大哥说,我有的文章是鸡肋。我说,我的文章是大排。我每天都在做“大排”的文章:市场是一碗诱人的大排面,我要让我用生命经营的品牌挤进这碗大排面,最好成为上面的大排。

    人的一生不可能完美,总要经历一些磨难,总要遇到一些困难,一些苦涩,但只要坚持,后福就会出现。二十多年前,麦当劳的创始者雷·克罗克与世长辞,当人们走进他的办公室,发现这里极其简陋,里面仅有一桌一椅一部电话。而悬挂在墙上的名为《坚持》的座右铭却非常醒目。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毅力是无可替代的才能。一晃在黑松林快二十年了,我以持久的坚毅,咬牙挺过了缺资金,缺品牌,缺技术,缺人才的困境;用坚持的车刀,雕刻出了亮亮堂堂的江苏省著名商标——黑松林,红红火火的企业。还有我的后福。

    我是车工出身,学徒时理论欠缺。在一次车齿轮锻坯过程中,只晓得高速切削有劲,对切削的速度、深度、走刀量等基础理论知识一无所知的我,被从高速旋转的卡盘上飞下来的齿轮坯砸伤了右手,至今手背还留有一道深深的印记。这一砸,将我砸醒,光有干劲,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学不好技术的。学车工的那会,我每天坚持写实践记录,下海做企业近二十年依然如此。于是,一点一点的积累变成了第一本书《黑松林,我的太阳》,第二本书《细节的响声》,还有即将问世的《漫话企业细节管理》作品集。这本精装本的样书,封面有一层色金,光鲜光亮,令我陶醉。

    借此机会,我特别感谢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室主任何兵先生。他的一支画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我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的片段,将我的人生经历由抽象的文字,变成具象的图画,这样的组合十分有趣。我与他相见恨晚。

    感谢著名经济学家艾丰先生为我作序。“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学会讲故事”正是他的这一句话,启发了我。于是,许多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都凝集在我的笔下,成为“黑松林”的传奇,也成就了我的故事。

    感谢老朋友徐舒成、石启荣先生对文稿的校正,胡宏同事的整理。

    感谢 《经理日报》、《中国化工报》、《中国工业报》、《经营与管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企业管理》、《上海企业》、《江苏企业管理》、《泰州日报》、《今日泰兴》等媒体的支持,以及家乡领导、父老乡亲的厚爱,行业协会龚辈凡、陈琦、吴伟卿和朱建华、郭学军、于万夫、于鸿宾等诸多文友的引导和帮助。

    尤其向关心和支持我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孟凡驰、贾春峰、华锐、高立胜、钟祥斌、李万来等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向中国标准出版社的领导及编辑叶伊兵先生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