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探访“菜篮子”,保险系数有多大?

2009-04-02 来源:泰州日报 浏览次数:

 

    4月1日,塘湾村村民正在给大棚里新栽种的蔬菜浇水。记者 宋燕 摄

    也许你每天都到菜场买菜,但你想过部分蔬菜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吗?市疾控中心提醒,农产品正面临9个方面的安全威胁,包括动植物中的天然毒素、病原生物的污染、人畜共患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环境污染、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掺杂使假、转基因农产品等。生产、检测、销售,各环节的安全“保险”上得紧不紧?近期,部分市政协委员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委员们认为应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给菜篮子上“保险”,并就如何提升农产品安全性提出建议。

生产领域:质量参差不齐
    3月31日、4月1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菜农和农业园区,了解农产品的生产状况。
    昨天上午,记者在市区滕坝街看到,不少住户种植了少量蔬菜。10点左右,在税碑亭东侧方向,50多岁的冯女士正在菜地翻土,撒苋菜种子。这里有一处近200平方米的空地,种着莴苣、韭菜、青菜、葱、蒜等。
    正在给菜地松土的冯女士介绍,附近种菜的有几十户,除供给自家食用外,还到附近的菜市场销售。附近居民刘先生说,住户们大多在屋后种一些蔬菜,附近有一座公共厕所,到这里拎上半桶粪便,就可以为蔬菜施肥。
    在临近328国道的一个村子里,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种植蔬菜。村民刘女士家有3亩菜地,主要种青菜、豆角等。从翻土、撒种子、浇水、掩盖、采摘,全靠她一个人。
    “种菜没有什么讲究,只要能吃苦。”刘女士说,她种菜已经有几十年,一直用的是上一辈教给的方法,撒种子的时候施一些肥,出了芽就锄草、除虫,“过去锄草一般自己动手,现在有除草剂。菜虫太严重就去商店买点农药,回来兑水打一下。”她说,有时销售人员告诉的兑水比例不记得了,就凭经验自行兑水。
    海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市区北郊,那里基本实现了各种蔬菜的规模化种植。工作人员介绍,智能温室内所有瓜果蔬菜均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国际先进的微滴灌技术,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高效化和无害化。
    3月31日,记者在泰兴市新街镇看到,村庄道路两旁放眼望去都是成片的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占地1亩左右。在一个大棚内,种着成片的茄子,一棵棵茄苗有半人高,大多数已挂满了半熟的茄蛋,白的、黄的、紫的……一位农民正在更换黄色的粘蝇纸。“这种灭蝇纸能散发出特殊的气味,能吸引并粘住小飞虫。所以大棚内正常情况不需要打农药,可以保证农产品达到绿色产品的标准。”
    据新街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成片的大棚有13000亩,目前已被列入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园,“我们现在统一注册了‘绿色经典’商标,2008年园区产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青椒、茄子、四季豆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我们还将购进安全检测设备,对园区蔬菜进行抽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检测环节:尚有“漏网之鱼”
    4月1日上午,记者到市区的欣莲、双龙农贸市场了解农产品检测情况。在欣莲农贸综合市场,检测员叶高发胸前挂着泰州市农林畜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颁发的上岗证。他将少量药剂注入试管,拿起一小片青菜根放入其中,右手握住试管来回摇晃,仔细观察后发现,试管内药剂没有变色,蔬菜药物残留检测达标。
    叶高发说,每天上午7点开始,他都要从市场内各个摊点抽取样品,进行药物残留检测。“用农药的季节还没到,最近检测的结果一直不错。”在双龙农贸综合市场,检测员陈存高介绍,据了解,该市场开业以来,每天都要进行抽检,到目前检测合格率达100%。
    那么,是不是说市民菜篮子就安全了?这种质量检测对市民菜篮子的安全能起多大作用?事实并不这么简单。专家指出,一方面,这种利用药水检测的准确度本身就值得推敲;另一方面,这种检测毕竟是抽检。而据了解,一些叶类蔬菜,生产周期长,虫害多,不打农药根本是不可能的。之所以能检测合格,很多是因为菜农在菜上市销售之前,已用清水浸泡了很长一段时间。
    记者采访了多个农贸市场,检测员们也表示,抽检毕竟是抽检,由于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其结果未必能全面反映市场销售的农副产品的真实安全情况。一些检测员也承认,因为没有执法权,对于发现的检测不合格的蔬菜并不能禁止其销售,只能以一种提醒的方式提醒菜贩注意,而最终这些菜品还是入了广大市民的菜篮子。

销售渠道:存在二次污染
    即使是生产很过硬、检测很严格的农产品,还是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昨天上午,记者走访多家农贸市场发现,很多市场的卫生状况值得关注。在市区中部的一处菜场,记者发现地面上污迹斑斑,不仅有泥土,还有很多烂菜叶等垃圾。在卖鱼的区域,摊主们直接在一堆鱼肠边上给顾客杀鱼,鱼鳞、内脏随手处置。用来装鱼的塑料袋,是一种绿得奇怪的袋子,发出一种怪味。在市场内的家禽销售区,一进去就能闻到很浓的臭味,一边专门宰杀的店里,地上到处是禽血,墙脚堆着大堆鸡毛、鸭毛。在一些销售光禽的摊位,各种产品直接放在水泥台子上销售,不时有苍蝇光顾。
    业内人士介绍,除了卫生方面的二次污染,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第一,菜场用的塑料袋,几乎全部是回收塑料制的,塑料在回收重新利用的过程中,要添加一些有毒物质才能制成,所以回收塑料是不允许制作食品类包装袋的。第二,一些不法商贩会往农产品中加一些不允许添加的物质,影响食品安全。比如,在一些鱼类濒临死亡时,一些商贩会往鱼桶中加一些类似柴油的物质,受了刺激的鱼会显得生机勃勃,但这些鱼在制成菜肴后会有很浓的柴油味。现在公开的“秘密”是,鸭、鹅之类家禽在加工成光禽时,都是用松香来脱毛的,松香在高温下会产生有毒物质,被光禽吸收后会对人产生毒害。还有一些商贩,常常在豆芽、牛肚、蹄筋等一些产品中加双氧水,这样这些产品会显得更洁白。其他如添加吊白块、色素、硝等一些不能添加在食品种的东西的行为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即使是原来安全的农产品,也可能在销售中受到污染。

农业部门:从源头上把关
    据了解,去年,海陵区农产品种植面积1.24万亩,产量8万吨,占据了市区市场供给量的80%;水产产量6300吨,出栏生猪6.14万头、出栏家禽175万只,占市场供应量的25%至30%。
    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目前,我市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经营所占比例较低,标准化栽培没有形成气候,大多数农民凭经验管理。农产品经营是以家庭为主,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的还不到总面积的10%,大多数农民农田面积不超过3亩,农产品生产后大多直接上市,包装上市的不足16%。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大多是50岁以上的人,年轻人很少,生产技能差、文化素质低、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这些都给农产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市农委综合处处长王桂宝说,市农委正以提高规模化经营程度为抓手,从源头上给“菜篮子”上“保险”。他说,分散经营多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质量参差不齐,经济效益也得不到保证。而规模化种植便于统一管理,规范运作,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目前,我市有规模化大棚种植园区近100个,种植面积在18万亩左右,约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20%,所占市场份额达到30%左右,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中。
    市农委主任赵留贯说,泰州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按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要求,加大对高效农业的发展投入,加快形成高效农业带,还有一个过程。目前,市农委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安全性。下一步,市农委将重点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整体推进农民培训工程,各级农技人员挂钩指导核心农户和科技示范户,为农民讲解优势特色产业生产知识和经营要点,帮助解决农民生产与市场对接难题,扶持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和特色生产基地,提升农产品的整体安全水平。

政协委员:“菜篮子”须全程监管
    市政协常委孙佳玲建议,在市区周边应加大力度建立农产品基地。首先,继续抓好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在使用生态农药、有机肥料、农用新材料等方面对重点示范户优先给予补助,对率先推广使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农户给予一定奖励。对农民要加强质量安全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水平。其次,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便于从源头上抓好农产品安全。第三,要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加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形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标准体系和质量可追溯体系。
    市政协常委王临生建议,应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他说,科技力量要增强、检测设备要添置、执法队伍要壮大、源头生产要控制、生产过程要监管,都要投入人、财、物。同时要加强监管网络的建设,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监管网络,但是这个体系的功能有多强、监管力度有多大、覆盖有多广、其作用能否正常发挥,各地区情况不一,必须结合各地实际认真研究,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路来。
    市政协委员黄富林认为,农产品生产的产业链较长,从生产到餐桌要经过多个环节,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农产品的安全产生影响。他建议,生产环节上,政府可借助互联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共享平台,通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发展规模生产,将农产品质量标准解读成群众易于掌握的说明,印发给每个生产者,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的质量。流通环节上,政府应整合检测资源,尤其要强化农业系统内部检测,使农产品产地和市场两头的监管更加及时有效。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执法小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