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泰兴男子痴迷研究秸秆变废为宝 申请两项专利

2015-11-27 来源:人民网(北京) 浏览次数:

研究秸秆不到2年的时间里,写成一本45万字的《新编菌类栽培学》,同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作者名叫王懿成,是泰兴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他梦想有一天拥有一家工厂、一个真正的生物实验室,和一所真正的培训学校。

梦想始于父亲的唠叨

王懿成今年45岁,家住泰兴市古溪镇横垛居委会。父亲是名抗日老兵,母亲体弱多病,是村里的贫困家庭。初中毕业后,王懿成打工之余,先后到湖南和广东省的专科学校进修,2003年,王懿成到无锡植物研究所打工。

从此王懿成开始钻研生物学,很快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因为家庭困难,一直没能付诸实施。“不管自己多辛苦,都要让父母有个幸福晚年。”王懿成说,后来他回到家乡,一边照顾双亲,一边种责任田,闲暇时打打零工。

近几年,政府禁止焚烧秸秆,老父亲经常在一堆堆秸秆前长吁短叹。不能烧,也不能抛,该怎么办?老人常在饭桌上唠叨此事,孝顺的王懿成开始思考秸秆的使用。2014年6月,他开始研究综合利用秸秆进行生物菌类种植。

在王懿成的家里,一眼看去,没有一件新物件,但他却有专门的实验室和菌种室。刚开始,王懿成没有技术,就自费到江西和安徽等食用菌基地学习取经。回家后,因为没有设备,他就用自家的电饭锅作反应锅。

搞研究需要上网查阅资料,王懿成就从二手市场捡来被遗弃的电脑、传真机和打印机。他还把自己的责任田当作试验田。他还有一间简易的教室,在这里培训了十几名学员,他们来四川、山西、安徽、浙江、河南和贵州等地。

他同时申请两项专利

王懿成将研究成果取名为“全生物菌类营养液”,就是用植物的秸秆、树叶和根皮进行有效成分提取组合成营养液,它解决了现有化工营养液营养不全面、价格贵和易残留等问题。在生产中配合专用发酵菌,能提高生物转化率,解决了种菇难管理的一大难题。

王懿成介绍,利用秸秆提取营养液,目前国内还没有先例。这些营养液可以分类生产五十多种菌类,包括:蘑菇、平菇、木耳、银耳等等。

“在大棚或室内进行菌类栽培时,以前人们习惯于袋装啧水技术,这样不但占地面积大,而且也有诸多弊端。”王懿成介绍说,他使用管道雾化栽培,利用营养液管道雾化,解决了过去外用喷水产生滴斑的难题,同时占地面积大大减少,菌菇产量却提高不少。

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王懿成研制生物菌的品种已达50多个,已经远供四川、上海、山西、山东和省内多家菌菇类生物基地。他一边刻苦钻研,一边埋头写书。2015年3月,他写成一本《新编菌类栽培学》,共7章550页,达45万字。

2015年7月底,国家专利局正式受理了王懿成的“全生物菌类营养液”和“管送雾化栽培”发明专利的申请和实用性专利的申请,这在当地成了一大新闻。

让秸秆串起绿色梦想

王懿成打算下一步开始研究食品级全绿色快杀菌防污剂,以及濒危植物的扩培与推广。因为目前许多肥料对土壤和地下水有污染,使得无污染农作物的生产很难真正实现。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农作物产量下降,成本大幅上升,价格居高不下,绿色食品难得一见。

王懿成说,他的生物菌肥则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不但自身完全环保,在使用过程中无任何污染,而且可以减少硝酸盐对生态的污染,降低土地已有的污染。

“我梦想自己有一家工厂,有一个真正的实验室,有一所真正的培训学校,我的梦想很多很多。”王懿成笑着说。(姚翔)

(原标题:泰兴男子痴迷研究秸秆变废为宝 申请两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