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泰兴环保底线扮靓长江生态岸线

2017-10-31 来源:中国江苏网 浏览次数:
  中国江苏网10月30日泰州讯(张建荣 赵留峰 贾东海)近年来,滨江“化工之乡”——泰兴,将生态环保作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在对长江岸线“留白”保护的同时,不断创新环保执法、强化污染治理、加大生态建设,从而变“痛点”为亮点,实现了生态环境“凤凰涅槃”、环境和经济双赢。不仅环保执法经验全国推广,成为国家生态市,而且得益于化工产业较早升级和优质增长,该市主要经济指标领先苏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位列全省县市前列。

  今年的国庆节,江苏泰兴虹桥镇公殿村近100亩鱼塘边,养殖能手朱青海几乎没闲过,忙着新建养殖设施。原来,他在江滩围塘80亩养鱼养蟹多年。当地政府5月份决定退渔还湿后,作为全镇养殖第一大户,他第一个签约、清塘、交付,并到公殿村租地挖塘。

  保护好生态,为子孙后代留白。泰兴市委书记张育林介绍,市委、市政府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今年从24公里长江岸线中划出8公里生态岸线,退渔还湿,打造黄金水道上的绿色走廊。至目前,退渔还湿所涉及22家零散鱼塘中,有18家拆除到位,3家已签约;拆除小船厂、小码头9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张育林说,针对化工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市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市”基础上,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将加强环保、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市最大的民生实事工程,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以推进,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兴。得益于化工产业的优质增长,2016年和今年1至8月份,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痛民之所痛,严执法经验走向全国

  9月16日,我国首部以环保人工作生活为背景的电影《环保局长》在泰兴试映。该影片融入泰兴环保执法元素,多处取景泰兴。

  民之所痛、政之所急。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泰兴市坚持“国标+民标”,邀请专家“把脉问诊”,创新举措,重拳整治,勤执法、善执法、严执法经验被环保部发文推广。

  依靠“互联网+”、装上“电子眼”,泰兴市投资4000万余元,健全全域性重点企业、点位在线监控系统,并添置便携式色—质谱仪、无人机等现代化装备,建成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平台和全市预警、应急体系。

  围绕全天候严监管,该市建成“一企一档”管理系统,较早实行执法检查“双随机”,特别是自2013年7月起每日夜查,由环保局甚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突查企业,即使凌晨一两点,发现问题随即责令企业老总到场接受调查。对环境问题突出企业,责令在媒体公示整改方案和时限;对整改不积极企业,探索建立“谈心式约谈”和“诫勉式约谈”机制。

  零容忍、严惩处,该市不设禁区、不搞特区,无论企业大小,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采取断水、断电、断贷等举措,合力打击。特别是在全省率先成立环保、公安、检察部门联动执法室,快速查处、移送和起诉。为放大惩戒警示效应,每季度在媒体公示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及处罚。近3年来,共作出环境行政处罚345件,罚款3799万元,实施断电92起,查封扣押9起,限制生产21起,停产整治28起,行政拘留36起,刑事移送16起。

  急民之所需,大手笔修复城乡生态

  黄桥镇南沙地区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列为全国14个示范试点之一,由中央财政拨付4000万元实施,共涉及土地625亩。至目前,一标段完成总工程量的80%,二标段近期将进场施工。

  大手笔实施生态修复,泰兴市专门出台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200万元,用于区域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补偿。

  随着投入的加大,一个个生态修复工程在泰兴加快实施。2013年至2017年,81个村列入国家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除今年的17个村正在加紧实施外,此前的64个村均完成整治任务;今年畜禽污染防治上,将禁养区内256户养殖户(场)列入关停对象,至目前关停221户,同时整治限养区、适养区规模化养殖企业260家,完成整治220户;闻名全国的“12?19”环境污染案的1.6亿元天价公益赔偿,经争取,9200万元用于相关2条骨干内河沿线生活污水处理、河道污染治理等;投资2.2亿元治理25条城市黑臭河道,力争今年消除城市黑臭河道,同时投资2亿元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力争“十三五”期间使黑臭村庄河道得到全面整治。

  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泰兴市推进化工产业“1133”工程,今年计划关停并转化工企业47家,已关停40家、转型升级2家、重组2家、搬迁3家。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泰兴经济开发区外新扩建化工项目一律不批,区内非投资额超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和产业链及其下游产业项目一律不招,与生态红线管控要求相违背、排污总量不平衡、不符合规划和环评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

  求民之福祉,高起点打造特色景致

  近年来,无论是泰兴市民,还是外来宾客,都发现作为化工园区的泰兴经济开区大变样,见花见鸟见垂钓,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正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园区。

  赶超跨越,泰兴在生态环保方面,实现了“后进生”到“优等生”的变身,正争做“尖子生”。自2015年通过国家生态市验收后,该市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随着前不久国家工程“常州—泰兴过江通道”预工可研究工作大纲通过省交通部门审查,矢志“领先苏中、融入苏南”的泰兴人认为,不仅争创像苏南那样的一流发展速度,更要提升标杆,打造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致和大江风光的样板区。

  以绿色扮靓生态底色。今年4月份,泰兴市出台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10大类32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构建“1+1+4+N”生态格局。“1+1+4+N”即将8公里长江岸线规划为生态岸线,精心打造沿江生态文化景观带;以全国银杏第一镇——宣堡镇为中心,精心建设一个连片的生态涵养区,打造田园乡村综合体;以4条国省道干线沿线为重点,精心打造高品质绿色生态走廊;在打造“双水穿城、活水绕城,水文一体、水绿相映”城市特色的同时,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大力建设城市公园、街头游园,并加强城镇休闲绿地等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公园绿地。

  银杏树遍布全市乡镇,是泰兴一大生态特色。宣堡镇拥有百年以上定植银杏树1.1万株,该镇将除镇区建成区外均列为生态红线二级管控区,近年来投入1.5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建设,今年入选“全国森林文化小镇”。该镇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打造成泰兴的生态涵养区和银杏养生特色小镇。

  为打造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大江风光样板区、扬子江城市群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小城,虹桥镇(虹桥工业园区)在加强与常州跨江联动融合发展的同时,与中国500强北京建工集团合作,计划总投资20亿元左右,推进虹桥新城综合开发,努力建设“碧水绕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的生态宜居新城。目前,基本建成占地206亩的虹润湿地公园,长江生态文化街区等项目开工建设,并加快实施生产岸线生态化改造。该镇正在完善细化沿江生态廊道建设方案,高起点设计沿江建筑色彩、天际线和制高点,以实现绿洲与江滩相映、巨轮与轻舟互动、文化与美味交融,“岸上看江、江上看岸,处处都有好风景”。

  此外,泰兴加大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黄桥镇祁巷村扶持支持力度,着力以该村为示范引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田园风光。近年来,祁巷村打造了“小南湖”风景区,建成千亩花卉苗木基地、千亩香荷芋基地、千亩水产养殖基地,开发出“素食八样”、“面点八种”等地方特色餐饮,形成“农业观光+农产品采摘+农家餐饮”模式,并举办泰兴乡村旅游文化美食节、中国黄桥双人钓鱼大赛等活动,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乡村、江苏省最美乡村等称号。国庆长假期间,每天接待游客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