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片姓名:泰兴 别称:济川、柴墟、延令(陵)、羌溪、襟江等 地理位置: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 面积:1172平方千米 人口:120万 寓意:“国泰民安,百业兴旺”之意 三千年前,长江河口在镇江、扬州一带,镇、扬以下为海湾,泰兴尚未成陆,烟波浩渺的海面上奔腾着汹涌澎湃的广陵潮。到了两汉时期,由于长江上游土地开发,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泥沙沉积,泰兴东部、北部地区渐成陆地,并相继出现了济川、柴墟、东阳等繁华小镇,特别是位于江、淮、海三水交汇之处的济川镇,更成为“贾舶商帆多由此入”的水陆码头,魏文帝曹丕在此写下了气语雄壮、气势如虹的名篇《济川赋》。 在泰兴人眼里,家乡的美说不完、道不尽。这里有历史有故事,这里有美景有美食,这里能打开对美好的一切想象。 《泰兴县志》上记载有《泰兴十样景》:“泰兴城,好风光,十样景,听我唱,一鼓楼,二水关,三井头,四关厢,五城门,六角桥,七星池,八善堂,九条巷,十院寺,劝诸君,莫记忘。” 不过,随着历史推移,有不少人遗憾,好些景致都看不到了~ 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泰兴十景虽不复往昔,却有一样。矗立至今,为我们默默保留着这些历史、文化和故事。 司马坊 张(羽惠)生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武宗正德九年(1514)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后改礼部主事。不久升任礼部郎中,转任兵部郎中。大司马为古代官名,是六卿之一,执掌兵政,所以用“司马”作坊名,以纪念他的功绩。 如今,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正门西边立有一座牌坊,系按原样复制。牌坊选料考究,建筑精美,再现了当年司马坊的风采。 冢宰坊
翟善,字敬甫,泰兴县城人。明洪武二十一年入选国子监,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后任员外郎、吏部侍郎、代理尚书、吏部尚书等职。据《明史》记载,翟善任职期间,选贤任能,清廉公正,极得皇帝赏识。 为了表达对这位翟善的敬重,家乡人民为他建冢宰坊,原址在泰兴泰定桥北。后在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正门的东面,重建冢宰坊,正对着西面的司马坊。 “延陵古治”坊 “仙鹤胜迹”坊
“天开文运”坊 “凤凰在梧”坊 位于新修建的凤凰天历史文化公园内,又名“济川洞天”坊。取名与凤凰天的历史传说和泰兴古名“济川镇”十分契合,令游者浮想联翩,意蕴无穷。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气质。方圆三里的泰兴古城内有如此众多的牌坊,足见历史之深厚、人文之灿烂。时光流逝千年,新的征程在我们脚下开始,让我们一起在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地上共同谱写泰兴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