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江苏泰兴天星港:风雨沧桑六百年

2020-06-19 浏览次数:

  江苏泰兴天星港,旧名王家港,又称新河。因港口东二里处有天星桥,故后命名为天星港,是沟通苏南地区主要通航河道。亦是北新河(今两泰官河)的入江河道及口门,明清时期系苏北漕运入江河道之一。

  明初,由于江南大运河常州以西河段时常淤堵,漕运不畅。因王家港与常州武进的孟渎、德胜两河隔江相对,永乐四年(1406年),陈瑄督漕运,遂开泰兴北新河,用以接通南北大运河。正统八年(1443年),北新河及新河被辟为漕运河道,漕船遂由“孟渎渡江入黄家港(即王家港),水面虽阔,江流甚平,由此抵泰兴以达湾头、高邮仅二百余里,可免瓜、仪不测之患”。直至清中叶,王家港一直是漕船过江入漕的运口,此处商舟贾舶云集,为泰兴江淮之门户,清中叶后航运衰落。

  王家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是泰兴的军事设防重地,明万历年间曾驻兵把守。据康熙《泰兴县志》载:“王家港斜连孟渎河,江面辽阔四十余里,中有巴斗山、黄山,门埠尤为盗贼出没之渊薮,往岁倭寇临城,大盗劫库,皆从王家港入。”“嘉靖中,因海夷猖獗,设把总一员,领兵四百有奇、战船二百余只,驻扎周家桥。”万历间,县令高桂、陈继畴将周家桥把总转驻王家港,与永生洲南北接应,遂“泰兴安”。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以京口水师右营把总驻王家港,辖江丸18处。康熙三十五年,改归泰兴营防守。

  清光绪十二年泰兴西部沿江港口

  清光绪二年(1876年),泰兴知县张兴诗始在王家港设置救生局,主司县境内沿江地带江中救险;光绪十年(1884年),知县陈谟设义渡局,总局设泰兴城,下设王家港等六家义渡分局,王家港对渡武进小河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长江通商章程》颁布,天星港成为泰兴境内自甲午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长江港口。此后,大通、大达轮船公司的客轮在天星港停靠,成为县内第一个停靠大轮的港口。建国后,设天星港客运码头,有长江和内河客船停靠。

  民国28年(1939年)9月28日,日军兵舰曾停泊天星港江边,炮轰泰兴城。1945年10月15日,中安轮沉船事件在这里发生,新四军苏浙军区笫四纵队政委韦一平等800余人不幸遇难。

  1949年,渡江作战时期,这里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主战场之一,诞生了“全国渡江支前特等功臣”丁广田。他机智勇敢地以一条木帆船截获敌人“永纪号”巡洋舰,迫使120多名国民党海军官兵投降。1950年9月,丁广田应邀出席全国战斗英雄劳模代表大会,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接见。

扬子江上英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