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初心如磐玉 法徽映芳华 ——记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泰兴市法院立案庭庭长张翠华

2020-07-08 浏览次数:

  近日下午,一外地人到泰兴市法院立案,被拦在安检处。原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该院实行预约立案。“他虽未预约,但作为外地人,既然来了,你们就先给他测量体温,再让他出示健康码、进行身份确认、查询行踪轨迹等。若‘健康安全’,可让他进来。”得知情况后,泰兴市法院立案庭庭长张翠华很快就赶到安检处,让执勤法警如是处理。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30年的法官,无论到哪儿,张翠华将群众利益高高举过头顶,以法律捍卫公平正义,以真情化解矛盾纠纷,以创新助推社会治理,演绎了为民司法的铁骨柔情,展现了一位女法官的时代芳华。近年来,她荣获市“忠诚卫士”提名奖,多次获评市优秀共产党员、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所在法庭被表彰为泰州市三八红旗集体。前不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表扬通报,张翠华被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

  迈开双腿丈民情,诉源治理促善治

  在虹桥法庭一楼诉讼服务大厅的法治服务区,为受聘的社会治理网格员设立了工作室,通过网格员与法官“点对点”,发挥法庭优势,促进乡村治理水平提升。

  2018年,时任虹桥法庭庭长的张翠华,向辖区的两个镇发出派驻法官联系社会治理网格员开展巡回审判、聘任社会治理网格员挂钩联系法庭开展涉诉群众工作的两个函,形成双向挂钩联系常态化工作机制,力促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至目前,虹桥法庭先后巡回审判20多件案件,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参与化解辖区矛盾纠纷30多起。

  顺应民情,因时而变。张翠华立足审判、延伸职能,迈开双腿摸准民情,大胆探索创新举措,能动参与社会治理。2016年,在河失法庭工作期间,针对土地流转、邻里界址、排除妨害等纠纷多的实际,她带领同事们带着器具,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坝场院,丈面积、量距离,衡得失、应民心,摸索出“民情丈量工作法”,化解了一大批疑难复杂矛盾,“丈”出老区人民的高满意度。“民情丈量工作法”被评为市级机关“优质服务品牌”。

  “老人孤苦无依的样子,令人心痛!”针对以共有住房换赡养引起的纠纷再次起诉后,张翠华召集镇司法所、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原、被告所在村开了一个听证协调会,共寻化解之策。经过协调,由村里出钱租赁村民闲置房屋,安置给80多岁的原告季老居住。2017年5月,作出判决,季老口粮、零花钱由其小侄子承担,终使老人10多年的揪心事彻底解决。

  铁脚板+网格,促进善治。2017年调到虹桥法庭工作后,张翠华在全省率先成立以优秀法官姓名命名的审判庭,把年轻法官编入“泰州市百姓喜爱的法官”朱美凤的团队,引领全员做为民司法、公正司法、法治宣传、廉洁自律的标杆。2018年,围绕双向挂钩联系,在各村居设立“普法小站”,公开法官姓名、照片和“普法热线电话”,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民情工作室”,加大普法宣传,参与网格纠纷化解;在村居设立巡回审判点,聘请网格员为法庭工作联络员。今年2月起,又深入企业,指导疫情防控,提醒防范经营法律风险。通过一系列努力,打造了信念、诚信、和谐、大爱、普法、发展、活力“七彩之桥”司法服务品牌。

  某企业一外包维修工在修理叉车过程中不慎被砸,导致右手臂截肢,其家人组织20多名村民封堵企业大门。当晚,接到镇工作小组的电话后,张翠华当即介入,了解概况。第二天、星期六一大早,她直奔现场查勘,详细了解事故经过,弄清各自过错,与镇工作小组一道调解。经过3个多小时努力,终使双方舒展眉头,达成赔偿协议。

  以百姓心为己心,让司法更具温度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深情。季老赡养纠纷判决后,张翠华仍放心不下,每逢春节前,带上鱼、肉、油等,上门看望老人、提前给老人拜年。平常有空,打打电话或直接上门,“抽查”案件执行情况,关心老人生活和健康。去年,老人手跌伤,又送上跌打损伤膏,叮嘱老人外出须请人护送、切切不可自己骑三轮车。

  心中有民,行之为民。“法官就代表法律,就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所办的任何一个案件,都是每个当事人的人生!”多年来,张翠华将老百姓置于首位,以百姓心为己心,注重换位思考,依法公正办案,努力让每位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对于弱势群体,更是给予关爱。

  来自陕西的小殷,跟着包工头打工,不料在某船厂施工中发生工伤,导致瘫痪在床。其父母先后到人社等部门上访,在城区主干道阻拦交通。到法院起诉后,又威胁张翠华,若不公正办案,就“同归于尽”。对此,她面带微笑、聆听倾诉,析理释法、情理交融,引导合理表达诉求、相信司法公正。经过审理,一审判决:除工伤残津贴及定残后护理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外,船厂须赔付其他工伤保险待遇并一次性先行赔付20年的生活必需品款项。后小殷父亲代为上诉,二审正值春节期间,张翠华带着肉、油,到其家租住的房屋看望慰问。至今,这一暖心之举已持续3个春节。案件维持原判,不料船厂经营不善破产,张翠华及时帮助小殷向清算破产管理人申报职工债权,确保破产分配时第一顺序受偿。

  脱贫小康路上,司法贡献力量。自2018年起,张翠华参与阳光扶贫“一对一”,帮扶宣堡镇一50多岁单身汉。她扶贫先扶志,动员其清洁家前屋后,将院内杂草拔除,种上蔬菜,实现自给。除了每季度上门看望,还介绍其到镇上一企业打工,助其去年底脱贫。在她的带动下,庭上法官、书记员纷纷帮扶贫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

  千辛万苦不言苦,吊着手臂开庭审

  新诉讼服务中心装修扫尾、设备调试,与非诉讼服务分中心有机衔接,打造两个“一站式”,催生从安检、诉前调解到诉讼服务的5G智能便民“化学反应”。

  事情虽琐碎,但每一件都认真对待,做到极致。今年4月底到立案庭工作后,张翠华更忙了,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到班,晚上至少加班1小时。6月1日新的诉讼服务中心投入试用后,她稍微舒了一口气,又投入到查漏补缺、完善提升之中,并加强诉讼服务大厅第三方外包辅助工作的规范。目前,正在牵头一站式多元化解和一站式诉讼服务“和谐驿站”文化设计。

  有一种坚守,叫轻伤不下火线;有一种精神,叫住院不忘工作。多年来,面对接踵而至的任务,面对难上加难的工作,张翠华从来不叫一声苦,不畏难退一步。2017年10月,她和同事在巡回审判中发生交通意外。躺在病床上,她梳理代办事项,逐一电话落实。一起承揽合同质量纠纷,案情复杂,临时让别的法官仓促开庭,影响办案效率。手术后第十天,她悬吊着右臂开庭。由于肩部固定了钢板,阵阵刺骨之痛伴随一年,但她未请过一天假。2018年11月二次手术,她未遵守医嘱,就早早提前上了班。面对家人的责怪,她轻描淡写地说:“没事,我的腿和嘴没受伤,能走也能说!”

  二次手术一个月后,需每天做康复训练,她下班后到小区健身广场,上下拉吊臂400个,如此持续7个月,才逐步恢复手臂上举、后转等功能。如今,创伤后遗症困扰着她,每天晚上,她只能朝左侧卧,而右臂需用抱枕垫着,这样才能安稳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