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江苏泰兴:稳中求进 提质增效 产业强镇 全力打造幸福美丽新滨江

2020-08-01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泰兴市滨江镇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基调,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攻难点、疏堵点、补短板、强弱项,致力发展高质量。一以贯之抓好产业提升、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宜居、持之以恒促进乡风文明、多措并举强化城乡治理、满怀感情增进民生福祉,打造更强实力、更富魅力、更高文明、更具特质、更加幸福的新滨江。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 ——强村富民奔小康

  日前,记者在滨江镇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现场看到,一期工程大棚设施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8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建成之后这里将成为集研究创新、产业带动、示范推广、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智慧农业综合示范基地。

  滨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是今年泰兴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之一,位于滨江镇北部,其中核心区域位于顾阚、中兴、联杨三个村交界处。园区建设按照“一心、一轴、两廊道、四区”规划分区,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其中核心区占地面积800亩,打造集农业生产、科研展销、旅游、体验、采购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

  据了解,目前核心区由泰州市浩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2亿元建设,现已开发800亩,建设825钢架大棚320栋,已完成灌溉设施铺设,30多名种植户8月份进场种植;建设约3万平米文洛型玻璃温室大棚3栋,种植培育精品草莓和蔬菜。同时规划建设实验基地、研发推广中心、博士后或院士工作站,建设农资仓库、分拣包装和产品展销及游客中心、冷库、检测室、农废包装回收点等系列配套设施。建成区由江苏果满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建设,以种植精品蔬菜为主,建设1万平方米文洛型玻璃温室大棚和160亩832钢架大棚。新星村生态廊道区域由泰州金源农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1亿元,开发建设文洛型玻璃温室大棚1万平方米种植车厘子,目前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预计9月份完成栽苗工作。

  “核心区建设完成后,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效益逐步凸现,确保产品种植多样化,一年四季不脱产,并将沿核心区主路打造成一条四季走廊,结合玻璃温室高科技农业展示,形成一个集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农业旅游观光园区。园区内无公害蔬菜及瓜果产量预计年产量达750万斤,年销售额稳定保持在5000万元左右,优先为周边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带动农民就业约500人次,每年可增加人均收入2万余元。还可直接减少周边村庄秸秆禁烧等费用8-10万元。” 滨江镇党委书记蒋益公介绍,今年,滨江镇紧紧围绕“三农”高质量发展,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重抓农业项目招引建设,目前滨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已经招引1亿元的项目1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核心区域内,基础设施已完成前期420亩土地平整,道路、绿化、水利、电力等配套设施也已基本完成。

  滨江镇中兴村党总支书记陈荣武介绍,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中兴村就占了300亩,为配合项目建设,村里还成立了劳务公司,为项目建成后提供劳务输出。

  “为推进园区发展,该镇成立了专门班子,为农业园区走产业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打牢基础,不断拓展乡村产业新领域,以高质量项目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年内创建成泰州市级农业园区。” 滨江镇农业农村科科长陈向阳说。

  与此同时,该镇围绕年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生工程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让80%的涉农村基本达到“市级示范村”创建标准,马甸、卢碾、顾阚、苏余等村建成“市级示范村”,新星村创成“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申报“泰州市级特色田园村”,计划实施道路提档升级3条、新建道路16条、拓宽道路10条。开展村庄环境“双月攻坚”专项整治行动,所有涉农村以“五面清洁”、“六有九无”标准开展全域环境整治;计划实施17条河道18.258公里的农村河道活水工程,新建农桥2座,实施小马引水河、双彭北后河生态化治理,全面清除黑臭河道,实现农村活水全覆盖。新增成片林面660亩,新增道路绿化10000米,完善农田林网面积5000亩,森林抚育面积2000亩,植树6万株,西江村争创“国家级森林乡村”,中兴村、顾阚村分别建成“省、泰州市级绿美村庄”。计划投入130万元为全镇中小学校64个教室购置安装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对全镇32条校车线路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到位,滨江中心幼儿园顺利通过“泰州市消防先进校”验收。组织文化惠民演出12场,送电影下乡14余部,送书进村、进学校5000余本、开展31场全民阅读主题活动。争取9月底之前通过1200座改厕验收,完成全镇未改厕1013座。紧紧围绕“854515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所有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8500元、18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45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完成15个的目标。

 

  生态廊道拓展区——全域展现大江风貌

  “母子圩路(南线)和丁圩路已于7月20日全部完工、滨新线南延7月底前完成、十七圩路预计8月10日之前完工、中心路月底前进入招投标程序;十圩通江河、村委会前河、十七圩河、十七圩后河、母子圩河5条河道及先期实施的新星中沟河道整治已全面结束,十七圩后河文化墙等提升工程正在进行招投标;1000亩示范区已于6月底之前全部结束、6000亩农开项目月底前进场施工;车厘子智能玻璃温室大棚一期10000平米即将结束,二期10000平米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并已与知名企业对接利用现有闲置厂房建设集餐饮、会务、接待、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为推进生态廊道拓展区重点项目建设,日前,该镇专题召开生态廊道拓展区建设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现场督查项目进展,下发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具体责任人,就主要道路建设、河道生态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节点打造、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示范庄台建设等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再明确,再部署。并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就镇域乡村旅游、乡风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提升、乡土文化发展、历史典故发掘等方面进行谋划思考。

  据介绍,滨江镇生态廊道拓展区,规划范围北至天星港,东至沿江大道,南至头桥港,西至长江,规划面积约439.32公顷,约6590亩。

  对于下一阶段工作,蒋益公表示,将克服天气等不利因素,合理调整施工工序和进度,确保各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尽快完工,确保连点成片,建一片成一片。8月底前,除中心线外6条道路及配套路灯、7条河道综合整治和4个通江堤高标准示范庄台及内通外联循环线路打造全部安装整治结束。加快车厘子智能玻璃温室大棚二期及6000亩农开项目建设,集中精力做好产业招商等相关工作,在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基础上全面开展党建、文化、乡风文明等软环境建设提升工程。

  “1+4” 社区管理新模式 ——3万农民成“市民”

  7月7日,滨江镇社区管理改革工作动员会召开,将安置小区社区化管理作为“书记领题项目”全面启动实施。蒋益公对刚任职的小区干部进行集体谈话,组织新设立的尤湾、丰产、城南三个小区进行集中挂牌。

  “改革总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印桥小区由小区管理办公室体制调整为社区居委会体制,同时设立尤湾、丰产、城南三个小区管理办公室,作为试点推行准社区化管理;二是到今年底,全镇所有小区实行社区或准社区化管理,其中,向阳小区拟实行红色物业管理模式;三是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全面实行社区居委会体制。镇政府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对全镇社区统一进行集中规范化管理。”蒋益公说,用3-5年的时间,把全镇社区普遍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城镇社区。

  推动五大职能转移,即党员管理由原所在村党组织逐步向所属社区(小区)党组织转移;居民服务由原所在村便民服务中心逐步向所属社区服务中心转移;小区社会治理由以原行政村和镇职能部门负责为主向所在社区居委会(小区管理办公室)转移;物业服务由原物业公司向小区管理办公室领导下的专业物业服务转移;小区环境整治和城市创建职能向小区管理办公室转移。

  探索小区管理“1+4”模式,即一个小区一个党组织、一个派驻管理机构、一个业主委员会、一个专业物业管理单位、一套完善管理制度。

  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管辖面积、小区界线、楼栋分布将辖区合理划分为若干个管辖区域,构建“镇—社区(小区)—楼栋—居民”的四级网络组织体系,网格责任人与网格内综合信息员、小区党员、小区民警、小区志愿者等共同组成网格管理队伍。按照管理区域化、服务社区化的原则,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机构,按照“社区组织+小区自治”的方式引导群众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积极构筑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机制。配齐配强社区民警,提高社区警务效能,为居民创造居住安心、出门放心的平安社区。健全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建立完善流动人口社会化信息采集机制,切实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就业、救助、养老和社会保障服务及卫生健康、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建立社区服务社会化引入机制,扶持、培育和发展贴近社区居民的服务项目,为居民群众提供文化学习、文体教育、休闲娱乐等场所。鼓励和扶持社区内及周边单位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提供多方位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群体、社会弱势群体等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