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暖新闻】他们,用10年时间,撑起留守儿童心中的蓝天

2020-10-16 浏览次数:

  “孩子们从家门到校门,对古文、诗词的了解,往往是抽象的,似懂非懂。我就是要把古文、诗词,具体化、生活化、场景化。” 面对记者,杨德正老先生侃侃而谈。

  这几天,虽然天气炎热,但在泰兴市姚王镇朝阳村校外辅导站,二十多名留守儿童,每天上午九点都会准时来到这里。或学习古诗词,或聆听孝老爱亲故事,或练习琴棋书画,或集体进行游戏。85岁的“中国好人”杨德正,主讲古诗词,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由于孩子们年龄不一,基础也不一,对古文的理解力差异很大。我就通过讲经典、诵名言,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老人格外高兴的是,村里的唐韵同学,打小学二年起,就来到校外辅导站,不仅练出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且今年以较高的分数,考取了江苏省泰兴中学。

 

  姚王镇朝阳村地处泰兴城郊,由前营、蔡郭、李桥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里不少村民在外地打工,留下40多名留守儿童。退休语文教师杨德正一直想为乡亲们做点事,看到一些“疯”孩子,老人就陆陆续续把他们集中起来,义务辅导语文与书法,赢得了村民的好评,也引起了村两委会的重视。2005年夏天,村里专门腾出两间房子做教室,老支书孙桂林送来了自家砌房多余的木料,退休老干部李友芳、老教师赵南衡、杨荣成等纷纷出钱,杨德正自己一次性掏出1000元钱,弄来了十几张旧课桌和凳子,又买些水泥,自制了土黑板。就这样,朝阳村校外辅导站有模有样地建起来了,留守儿童有了固定的学习场地,慢慢形成了集体学习和活动的习惯。2009年,姚王镇朝阳村校外辅导站正式挂牌成立。

 

  “双休日的周日上午,暑假的每天上午,除非下雨下雪,一般都要正常开课。”65岁的村关工委主任、退休保健医生郭长贵介绍,自己负责召集、活动策划和考勤。为了检验和促进办学,扩大受教育面,朝阳村校外辅导站老师们,想出了一个高招,编印了《朝阳简报》。每一期《朝阳简报》的策划编排,都要组织村校外辅导站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学习、讨论、修改。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很高,投稿的有小学生、中学生,还有回乡大学生。有讴歌党的领导的,有反映家乡变化的,有报道好人好事的,也有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看到孩子们一篇篇文字精彩、思想健康的文章,老师们也感到无比欣慰。通过一份份《朝阳简报》,出门在外的家长,不仅了解到村情,更看到孩子们的进步。辛勤的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从2005年开始来校外辅导站的孩子们,陆陆续续长大成才了,有的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家长是孩子第一位的老师,孩子们身上有家长的影子。父母亲不在身边,孩子们的爷爷奶奶,也要懂教育、会教育,言传身教。”城东实验学校在职老师赵春军告诉记者,在村党总支的组织下,校外辅导站不仅仅培育留守儿童,还每季度开设一次“家长班”,给家长们传授科学的育子理念。参加过“家长班”的家长们听后都觉得受益匪浅,自觉地慢慢改掉自身一些不良言行,修正不当的教育方式。

  

  “虽然杨德正老人精神抖擞,但毕竟岁月不饶人。我们正设法尽快调动相关资源,充实校外辅导站力量,并给予力所能及的经济和人力支持。”姚王镇朝阳村党总支书记顾兰美一直牵挂着村里的这座校外辅导站。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个“中国好人”带动着一群热心人。城东实验学校的成冬梅老师开设了语文课程,村民李勇擅长二胡演奏,成为校外辅导站的二胡老师,甚至还有种田能人走进课堂,把孩子们的视野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村里还组织4名后备干部常年担任校外辅导站志愿服务者。在这里,留守儿童不仅学到了文化,也丰富了生产和生活常识,知道劳动者的辛苦,懂得感恩家长和社会。

  2010年,姚王镇朝阳村校外辅导站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校外辅导站”;2012年1月杨德正老人入选“中国好人”,2017年又被江苏省关工委授予“全省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先进个人”。近几年,姚王镇朝阳村校外辅导站年年获评“泰兴市校外辅导站工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