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泰兴市滨江镇:至亲至爱润心田 夕阳风景别样红 “医养融合”让全镇老年人颐养天年

2020-11-21 浏览次数:

  全镇辖区31个村,80周岁以上老年人3309人,90岁以上老年人526人,百岁以上老年人13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5.2%……这一串串令人咂舌的数字,直接反映出泰兴市经济发展重地——滨江镇的窘境。

  养老是个人之忧,更是社会之难。让人暖心的是,近年来,滨江镇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纳入民生工程的总盘子,加强资源整合,不仅加大村级党组织对老年人的关爱程度,积极探索“医养融合”的新途径,让养老不再有任何门槛,从而打通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老有所靠:两代人“都挺好”

  “老刘,最近怎么样?天开始冷了,来缝缝补补的人不少吧,但就算再忙,也得注意自己身体啊。”昨天上午,在滨江镇洋思村,正在安置小区车库内忙活的刘志琴又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村干部戴月霞,说起这名“熟人”,刘志琴有很多话要说。

  刘志琴今年70岁,是滨江镇洋思村孙元组村民,年轻时意外被蛇咬伤后落下了残疾;女儿孙晶肢体三级残疾,找工作频频碰壁;丈夫曾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2017年因患食道癌去世,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只剩下孤儿寡母,日子仿佛坠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2016年,戴月霞了解到刘志琴和女儿都是残疾的情况后,立即开展帮扶工作。“办法总比困难多,还有我们呢!”简单的话语,却温热了刘志琴的心,也让她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摘掉贫困的帽子。“戴主任知道我曾经学过裁缝手艺,帮我在安置小区车库内设了个缝补铺,接些缝补的活儿,把日子过起来。随后,她又联系了在城区开超市的远亲,为女儿安排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刘志琴说,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底,23岁的女儿肌张力障碍病加重,不能上班,每天在家服药治疗都没有多大起色,在花样的年纪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她逐渐自卑,埋怨命运不公,情绪很不稳定,刘志琴能做的也只有停下缝补铺的活,寸步不离地在家陪着她。

  今年4月,新冠疫情好转后,泰兴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建议孙晶到上海请专家重新看诊。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除去高昂的医药费之外,也没有亲戚朋友可以依靠。刘志琴心中十分忧虑,但转头看到女儿渴望健康的眼神,她又暗暗想: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抓住一线希望。

  无奈之下,刘志琴拨通了村干部的电话,当晚村里就帮忙联系到上海瑞金医院的脑神经科专家,为孙晶的病情会诊并拿出治疗方案,并号召洋思村村干部带头捐款,发动全村村民和邻村群众为她们捐款。“孙晶病情好转后,村干部陪她去市医保局办理医保报销事宜,我们也立即还清了向亲戚借的钱。我深知是党的扶贫好政策,让我这个困难家庭渡过难关;每一位村干部、每一位村民对我家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深深铭记在心。”刘志琴告诉记者,现在,她依旧开着缝补铺,女儿身体也基本康复,经村干部介绍,在离家不远的广告公司上班,既学到技能,也有了一定的收入,可以实现稳定脱贫。

  除做好个人脱贫外,今年以来,洋思村两委以真情和实际行动温暖了群众的心,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获得了群众的认可。该村党总支书记戴印琴表示:“关心照顾好老人们的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还将定期为60周岁及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并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每年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工作。今后,村两委也将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挂在心间,积极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老有所养:生活无忧掉进“福窝窝”

  “有吃的,有穿的,生病了还有人给看,这是掉进米堆里的小康生活!”在滨江镇马甸敬老院,百岁老人叶美霞是个“香饽饽”,不仅因为她年纪大,更重要的是耳不聋、眼不花,乐观心态让她成了院里的“百岁笑星”。

  一直照顾叶美霞的许阿姨至今对从车厢把老人搀扶下来的那一刻还记忆犹新。当时,老人面色萎黄,气喘吁吁,几个人好不容易一寸一寸地把她搀扶进屋。“遭罪啊,这么大年纪了,还来干啥?”老人落座便一句长叹。

  许阿姨半跪在她膝前,笑盈盈地说:“奶奶,有我照料您老,大福还在后头哩,尽管享受吧。”轻柔的话语像一丝丝细雨,滋润着老人干涸的心田,宽慰安抚着老人。不一会儿,叶奶奶的面孔松弛了,展露出了慈爱的笑颜。

  现在的叶美霞看到人就会夸上两句:“这里有三好:有蛋、奶、牛肉,吃得好;房子像宾馆,冬暖夏凉还有电视机,住得好;定期发衣服和鞋子,穿得好。更重要的是,有个毛病啥的,旁边就是医院,就近就能解决。”

  不必远方,在家门口就可以养老。这样的愿景在滨江镇已经变成了现实。

  为了让全镇的老人们“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滨江镇根据镇情,积极探索改进养老服务工作,着力在资金投入、夯实基础、养老服务、创新模式、完善政策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融合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新体系,不断提升全镇老人供养水平。“为做好医养结合工作,我们老人逐一进行了体检,并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摸清家底,熟悉情况,掌握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及时从速从好为老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从社会上聘请了有护理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编入医护人员行列,对老人实行全天候24小时随叫随到式养护服务,改变了过去老人之间相互照顾但又照顾不周的窘状。”滨江镇社会事业局局长曹立新介绍,至目前,全镇现有养老机构4家,每家养老机构不是自建了医院,就是与医院紧密相邻,“医养融合”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成为了该镇养老事业的一大亮点特色。

  枫叶当红时,人间重晚晴。受益于以居家为基础、村居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滨江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感受到浓浓关爱、融融暖意。

  记者感言:

  在连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几年,以滨江镇为代表的全市养老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除了硬件设施的持续加大投入,在为老服务的观念上也有了进步。这种以政府出钱购买服务,优先发展“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短短几年时间就得到群众普遍认可,每个老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模式,实现了由被动养老到主动养老的转变。较以往的孤独寂寞而言,老人的精神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当然,这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支持,也让泰兴市的养老事业发展焕发了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