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江苏泰兴:擦亮长江生态底色

2022-10-11 作者:程鹏 许爱如 任慧君 浏览次数:

    “以前人们提到江苏省泰兴沿江想到的就是化工厂的气味,现在江边环境变好了,也建了不少栈桥、公园,每逢假期,我们都会带小孩到江边游玩,带他们实地感受长江母亲的美景。”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市民赶到泰兴市江边,临江观潮,一睹长江风采;漫步江堤,感受大江的襟怀气魄;凭栏远眺,江上明珠“天星洲”仿佛一块江心璞玉,熠熠生辉。

    近年来,泰兴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长江泰兴河段位于扬中河段左岸,是长江中下游十六个重点治理河段之一,长江干堤是长江防洪的重要基础性工程设施,对泰兴市防洪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泰兴市境内长江岸线长24.2公里,江港堤防长37.7公里。2016年以来,泰兴市划出50%的岸线,按照“把防洪安全放在首位,把绿色作为本色,把生态作为底色”的规划原则,统筹各类资金15亿元,开展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2020年6月,泰兴市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建成开放,是江苏省“长江大保护”工作成功落地的一个缩影。

    泰兴市长江生态廊道地处泰兴西南部,北起洋思港,南至六圩港上游850m处,全长约12公里,涉及泰兴市滨江镇(经济开发区)和虹桥镇(虹桥新城),该区域是全市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商贸中心,也是泰兴市城镇化水平最高、经济实力和活力最强的地区。泰常过江通道的建设拉近了虹桥镇和苏南地区的空间距离,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

江堤“固若金汤”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泰兴江堤经过6次调整、改线、加高、培厚,江堤和闸外港堤总长84.53公里,达到二十年一遇标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泰兴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对江堤培厚增高。20万民力参战,用18天完成了江堤培土任务。参战施工队伍仅用1年时间,完成了全线35.7公里江堤的培厚增高任务。2016年,泰兴人延续“万众一心筑江堤”的精神,对24公里长江堤防及堤顶公路进行了维修加固,对坍江段实施了抛石护岸,依托江堤实施12公里沿江生态廊道工程,改造后,泰兴段长江堤防工程等别Ⅱ等,堤防等级2级,设计洪水位6.15m,江堤堤顶高程为7.3米,挡浪墙高程为8.2米,堤防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江堤达标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岸线“生态靓丽”

    近年来,泰兴市举一反三,对长江岸线进行严格管控,规范整治长江岸线利用项目37个,清理长江“两违”6万多平方米,清退岸线2.46公里,完成长江岸线造林2000亩,恢复湿地3000亩,建成尾水净化湿地工程80亩。“生态伤疤”蜕变为绿色财富。一方好风景,满眼皆覆绿。从空中俯瞰,满眼翠绿,生态修复后的岸线像一条“绿丝带”,远处的长江湿地公园风光旖旎,岸边的长江奔腾开阔,原有的船厂变为了森林、鱼塘变为了湿地、江堤变为了赛道、工厂变为了公园,四季有花,生态湿地随潮起潮落,鱼跃鸟飞,回归自然。

文化“因水而兴”

    泰兴市位于长江之滨,有着深厚的长江文化、圩田文化、红色文化。泰兴长江圩田农业系统是伴随泰兴成陆,泰兴人民治水开荒、藏粮于水,在农田水利、农耕习俗、民居格局和农业地貌等方面逐步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一般的圩田形如棋盘,田方地整。而虹桥西临长江,由于长江潮水涨落,江边水网沟渠一般呈环状或弧形状,而堤坝是围绕水网沟渠一圈一圈筑成的,后来为方便生产生活,农民在圩上高处建房,路沿水而布,房依水而建,逐渐演变成虹桥民居的一大特色,没有固定的房屋朝向,房前屋后,开门见水,形成圩上居、圩下田的独特风貌,从高空鸟瞰状如水上涟漪,形成了虹桥特有的环状圩田肌理,极具乡土特色是全国范围内罕见的、人为干预的滨江型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

    近年来,泰兴市沿江地区以节为媒,陆续举办“大江风情”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特色田园乡村旅游节、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通过举行文艺演出、非遗项目和地方美食展示、旅游产品推介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来领略秀美的大江风光,感受独特的人文风情,展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果,品尝丰富的地方美食,充分享受“看江景、吹江风、听江涛、品美食”的慢生活。

    目前,泰兴市长江生态廊道正在积极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泰兴市将切实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岸线清理整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不断擦亮长江治理保护的生态底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