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泰兴新闻 > 正文

李振兴:始终有颗滚烫的心

2007-07-12 来源:泰兴人民广播电台 浏览次数:

    泰兴市蒋华镇崇福村党总支书记李振兴从事农村基层工作20多年来,始终怀着一颗真诚而又滚烫的心面对事业和群众,把一个矛盾是非不断、财务管理混乱、经济几乎瘫痪的村发展成为拥有23家企业、年销售总规模超过5000万元、人均收入达7100元、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的先进村。他的付出,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他本人多次被评选为市、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组织书记,崇福村党总支也多次被评为“泰兴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和“村集体经济建设先进单位”。

铁心谋发展

    见到李振兴的时候,他刚刚从无锡风尘仆仆地回到村办公室。50岁的人了,他却顾不上休息,迅速投入了计划生育集中服务、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等方面的中心工作。这次与无锡一位客商洽谈的合作项目进展比较顺利,他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他说: “我只想在有生之年,为崇福村的老百姓多干几件实事,让老百姓都富起来。其实,这也是每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不懈的追求和无悔的选择。”崇福村是由原来的褚庄、五一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可谓是一穷二白、矛盾不断。2003年8月,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李振兴被任命为党总支书记。他也深知无工不富的道理,但是原先的广播器材厂和树人铸造厂两家企业都因为管理不善,负债累累,即将关门倒闭。他主动上门找两为企业负责人商谈对策,帮他们出点子、想办法,鼓励他们渡过难关。后来,他又通过招引能人注入资金,吸引人才,终于使两家企业起死回生。随后,他又广泛动员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凭着一颗赤忱之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服装厂、标牌厂等20多家企业来崇福村落户。去年的销售规模超过了5000万元,使崇福村一举摘掉了工业落后村的帽子。
    为了寻求一条兴村富民的好路子,李振兴又围绕农业产业化特色项目动开了脑筋。蒋华镇党委号召大力发展蘑菇大棚项目时,他又千方百计找到了安徽籍的蘑菇大王许燕,来崇福村投资100多万元兴建了15亩的蘑菇大棚,解决了本村50人的就业问题,带动了一方产业的发展,人均增收将近200元。2006年春节前,因为一场意外大火,许燕的24个蘑菇大棚被化为灰烬,他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火灾发生后,由于赔偿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李振兴主动垫资11万元,第二天就帮助他购买了原材料,使许燕在一个星期之内就恢复了生产,让许燕重新鼓起了在崇福创业的勇气。许燕说:“我的大棚被烧毁以后,当时很灰心,想离开这里算了。但是我没有想到,李书记第二天就运来了毛竹和草帘,每天都带领100多个群众来帮我搭建新的大棚。说实话,我当时感到很温暖,所以坚定了在这里发展的信心。”
    今年初,李振兴又流转土地154亩,全部用于发展食用菌项目。同时还准备由六位村干部集体投资15万元,兴建一个新的食用菌培育基地,并把这个基地打造成村民学用科技、勤劳致富的课堂。

真心办实事

    多年来,饮水难、出行难、雨季内涝严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崇福村民。上任以后,李振兴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把民心重新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
    江苏河海集团的老总也是崇福村人。他对崇福村的一班人一直抱有成见。李振兴多次登门拜访,终于打动了这位老总,一次性支持了家乡8万元钱用于改水事业。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李振兴一班人终于通过积极上争一点、社会能人捐助一点的办法筹足了资金,使崇福村的老百姓终于用上了洁净、卫生的自来水。同时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一座全镇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排涝站,彻底解决了崇福村内涝问题,今年夏栽夏种和排涝期间,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因为灌溉和排涝问题引发的上访问题。而往年,由于地势低洼,这个村因为水的问题上访的群众每天多达五、六拨。最近几年,李振兴还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道7.8公里,全村路道基本实现了硬质化。清淤河道20多公里,并在路道、河道两侧全部栽种了意杨和香樟,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位群众高兴地说:“这个三、四年时间,崇福村的变化很大。企业越来越多,路道越来越好,河道越来越清,村庄也越来越漂亮。最让人开心的是,人的精神也越来越好,特别是李书记和村干部,给人的感觉很务实。从他们身上,我们对崇福村的将来感到很有信心。”

公心赢民心

    凝聚民心,不光是靠为民办实事,还要增强班子凝聚力、打造一支过得硬的农村干部队伍。合并之初,村里召开两委会,原定7点半开会,到9点了人还没有到齐。李振兴从完善规章制度入手,使村务工作有章可循。同时,李振兴还对群众最敏感的帐目问题进行了全面审议,公布了群众有疑问的帐目,亮清了家底。还认真落实了村务公开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严格了费用报支程序,建立了有村民代表组成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和村务监督组织,把村务工作全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村委会主任沈维芝回忆说: “以前搞到公益事业,动到群众的庄稼,总要补贴很多钱,还要花很大的精力做工作,要不然弄不成。现在修路、铺设自来水管道,群众相当配合,提都不提什么青苗补偿之类的话。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村干部与群众真正地心想到了一起,这也是李书记上任之后最大的变化。”
    身为农村党组织书记,李振兴也深知,除了把兴村富民当作第一要务,对党的事业充满热情,还要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赢得群众真正的信任。前年春天,张巷组的张荣流、张荣生兄弟因为建房引发矛盾纠纷,李振兴与村民调主任刘泽华很快就拿出了处理意见,但是张氏兄弟对新上任的村书记不熟悉,也很不信任,没有理睬,而是上诉于法院。结果等了三、四年时间,反反复复打了几次官司,法院最终的裁定还是与李振兴当初拿出来的处理意见基本一致。兄弟两后悔莫及。村民调主任刘泽华: “当时这个官司打下来以后,法院的判决书和李书记当时拿出的调解意见基本一致。当事人花钱费时打官司,非常后悔没有接受李书记的调解意见。但是他对李书记公平、公正的调解也非常佩服,逢人就说:李书记是个好书记,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