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泰兴新闻 > 正文

构建多层次增收机制 让百姓坐上富民“快车”

2017-01-02 浏览次数:

  (记者 王国青)增收富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我市持续拓宽就业、创业、帮扶等增收渠道,加快构建多层次增收机制,让老百姓坐上富民“快车”。

  临近春节,河失镇“花雨四季”园艺大棚内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顾客,在一旁忙前忙后的河失镇“花雨四季”园艺基地负责人贾海玲喜上眉梢。贾海玲告诉记者,一年前,当了五年工人的她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和丈夫一起创办了花卉苗木种植基地。“我决定和老公一起创业,起初家里不同意,但我感觉我们还年轻,还有机会闯。”

  身为一个门外汉,不懂技术成了贾海玲创业中最大的门槛。她四处拜师学艺,学会了育苗、养护与嫁接。种植技术难题刚刚攻克,她又遇到了销售的难题,刚开始,销售业绩惨淡。就在这时,政府部门伸出了援手。

  贾海玲说:“我们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培训,开拓了我们的营销思路,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目前,贾海玲经营的花卉苗木已达到500多个品种,生意也一天天向好。与贾海玲一样,我市越来越多的人争相加盟创业大军,政府则从信贷扶持、税费减免、创业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去年10月,曹志军在城区开了一家军旅休闲服饰专卖店,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开业初期,周转资金需求大,就在曹志军一筹莫展的时候,创业小额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创业集群,已经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主体。2016年,我市新增创业2.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对于贫困户,我市则创新体制机制,精准扶贫,精准发力,力争“一个不少奔小康”。姚王镇王家堡村村民鲁祝生今年70岁,股骨头坏死,一般农活无法干,仅靠微薄的低保维持生活。2016年4月,姚王镇在村里办起了编藤加工点,鲁祝生也参加了,现在做起编藤加工得心应手。

  鲁祝生说,一个月一千多块钱,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

  变“输血”为“造血”。为了让更多像鲁祝生这样的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姚王镇携手远大集团,定向精准帮扶“老弱病残”人员及其家庭。

  姚王镇王家堡村党总支书记周宏介绍,“他们大部分是低收入家庭,同时还有部分残疾人和闲余劳力。我们采取的是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基本上是不限时不限量,只要有空都可以来这里进行编藤加工。”

  目前,姚王镇编藤加工点已吸纳了1020名低收入农户就业,超过低收入农户总量的90%。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拿出有力举措,全市17963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有6873户、11401人实现脱贫,脱贫率分别达38.26%、37.24%,其中5524户通过就业、创业等帮扶措施实现了稳定性脱贫。

  市委农工办副主任顾峰说,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因人而宜、靶向施策,重点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实施“增收致富工程”,引导和组织他们“种高产田”、“养发家畜”;对缺技术的低收入农户大力实施“技能培训工程”,让低收入农户掌握实用技术,确保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

  以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鼓励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以精准扶贫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快构建多层次增收机制,2016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423元和17830元,增长7.8%和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