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泰兴新闻 > 正文

凤灵首创民族弦鸣乐器“贝琴”

2017-01-19 浏览次数:
  (特约记者 朱敏丽 记者 庄磊)弦鸣清亮悠扬、余音绵长……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会上,凤灵乐器集团展台前摆放的一个个形如竹筒、大小不一、雕刻精美的“贝琴”,分外引人注目。
  据了解,这是凤灵集团携手国内知名乐器发明家、改革家陈兴华经过多年努力,研发出的国内首个系列化民族弦鸣乐器。
  “在中国的民族乐器家族中,一直缺乏低音弦鸣乐器,更别提拥有像西方提琴那样可以涵盖高中低所有声部的系列化弦鸣乐器了。目前民族器乐演奏中多用西洋管弦乐中的大提琴、大贝司作为民族乐器的低音声部,因此‘民族乐团’并不纯粹。”现已是凤灵乐器集团特聘艺术顾问的陈兴华说,“贝琴”的研发弥补了这一缺憾。
  从上世纪70年代,在二胡弦乐教学和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陈兴华,就萌发了制造出一把既有二胡优美的音色,又有小提琴宽广音域的中国人自己的民族乐器的设想,并尝试设计了多款独特造型的新乐器。
  “乐器最终是运用于大众,单单靠我个人,只能停留在设计阶段,无法实现产业化乃至在更大范围推广。”2007年,带着多年研发的成果,陈兴华赶到泰兴黄桥,向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李书毛遂自荐。有感于陈兴华对民族乐器创新的一腔热忱,李书很快接纳了他,并在企业设立专门的研发工作室,派专业技术人员与陈兴华共同研发设计。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凤灵研发的“贝琴”弦鸣乐器,被列为国家文化部重要课题。
  “目前‘贝琴’的研发已到了第六代,既借鉴西方提琴的制作工艺,又兼顾中国民族乐器特色,并且像提琴一样开发出了大小不一,可以涵盖高中低所有声部的系列化产品。”陈兴华告诉记者。
  从创新方面来讲,“贝琴”有三大创新。一是结构创新,“贝琴”采用的是直立音板、垂直弦排、双音箱,有别于提琴的平置音板、平行弦排和单音箱。“这样做的好处是,弓在弦外,整体华美大方,但演奏却如拉二胡一般,自然轻松舒展,而双音箱发出来的声音既有小提琴的圆润高亢,又有二胡般的苍凉深沉。”陈兴华说。“贝琴”的第二项创新则是在用料方面,不仅可以用木材作为原料制作,而且可以用竹子制作。“从资源方面讲,竹子再生能力强、资源丰富,比木材更容易获得,可以用来制作成系列化且更便于携带的乐器。第三个创新则是音箱上可以雕刻“二龙戏珠”、“龙凤呈祥”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由于是双音箱设置,其中一个音箱可以用来雕刻任何图案而不影响音质。”陈兴华说。
  展会现场,陈兴华亲自上阵演示“贝琴”系列弦鸣乐器,低音低沉、浑厚而丰满,余音绵长;中音古朴、悠扬而圆润;高音清脆、明亮而飘逸,极富穿透力。
  目前,凤灵的“贝琴”研发已结束,接下来,该产品将进入验收、演示阶段,预计两三年后可实现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