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泰兴新闻 > 正文

一路走好,三六人民的好书记!——记三六村党总支书记金雨祥

2017-03-10 浏览次数:

  (记者 王姝文 通讯员 周渊伟)走进济川街道三六村,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摆动,路边的树木已经冒出嫩芽,村民们或在田里劳作,或去企业上班……眼下正是春光好时节,但三六村党总支书记金雨祥再也看不到这里的一草一木了。怀着对亲人的不舍,揣着对村民的牵挂,带着对整个三六村的眷恋,他永远地离开了。

  “金书记,我们来看你了,我们家的屋子现在不漏雨,住得很舒服,你不要再惦记着我们,多为自己打算打算,你辛苦了这么久,好好休息吧!”80多岁的张帮进老人来到三六村公墓前,颤巍巍地献上一束鲜花。

  张帮进是一名孤寡老人,住的房子年久失修,去年的连日暴雨后房子破落得不堪一击,金雨祥自掏腰包帮助老人翻建好房子,在病重的那段日子里,他还惦记着老人过得好不好。

  “金书记是三六人民的好书记!我们全村的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他!”张帮进说。

  金雨祥,1994年进三六村工作,1999年任三六村村主任,2008年至今任三六村党总支书记。他把青春和生命都奉献在了三六村这片土地上,今年刚满53岁的他,前不久因患胃癌去世。离世前,他还在病床上听村党总支副书记符涛汇报村里的工作情况,关心之前村民反映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落实。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凝结班子的领队人

  三六村由以前的三六和深沟村合并,共有村民2600多人,是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村。村风文明、村容靓丽,这是所有到过三六村人的一致评价。

  “金书记经常叮嘱我们,对于一个村来说,真正的车头不是哪一个人,而是整个村两委班子,要想做好村级各项工作,班子团结是关键。”符涛说,村里一班人中没有一个人的资历多过金雨祥,所以没有人清楚在金雨祥之前的村两委班子是什么样的状态,但是他与金雨祥共事以来的这么些年,村一班人习惯性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日常工作中,金雨祥一直严于律己,并定期召开村两委会议,要求班子成员进行自评和测评,相互找问题,互相找差距,并要求每个人将情况记录下来定期对照整改。

  “我们每个人头上好像戴了紧箍咒,工作上一点都不敢松懈,大家都埋下头来认真做事。”符涛说。

  去年夏天,连续多日强降雨导致村内路道积水严重、农田被淹,地势较低的村民家中受灾严重。金雨祥第一时间成立排涝小组,一天24小时进行轮班排涝,他自己也双腿长期泡在水中坚持在一线指挥。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病情,其实,当时癌细胞已经迅速扩散,他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

  “那段时间,金书记每天让我骑着摩托车带他沿路看排涝情况,我当时还奇怪他怎么走路都费劲,并不知道他当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三六村工作人员蔡飞说,由于金雨祥指挥得当,处置及时,三六村没有受到损失。

  “虽然我到三六村工作才一年多的时间,但是金书记经常教导我,做农村工作要有奉献精神。”蔡飞告诉记者,正是金雨祥时刻言传身教,让他在岗位上迅速成长起来。

  解决农村问题、做好基层工作,既要靠自身作出表率,还要靠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金雨祥每年都会督促村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岗位职责,制定出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并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不断健全民主议事和决策制度,让支委会全体成员和群众代表参与和监督村务工作,不搞“一言堂”。

 “我们就服金书记”——调解矛盾的行家里手

  农村历史遗留问题说起来是三言两语,但是解决起来却是千头万绪,很多基层干部经常被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矛盾纠纷搞得头昏脑涨。符涛说,其他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矛盾纠纷却在金雨祥这里找到了出口,他似乎在这其中摸索出了一些路子,解决起这些难题来是“手到擒来”。

  村民奚荣生2013年时打算翻建房屋,还没开工就遭到了邻居沈某的阻挠。原来,早在1992年沈某翻修房屋时,两人因为界址问题曾经闹得不可开交。而今,轮到奚荣生翻建房屋,沈某自然不肯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二十年的时间差,房屋修建标准有所差别。考虑到光线、防水等因素,沈某坚决不同意奚荣生的楼层高过他家的房子。符涛等人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未果,金雨祥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后,到无锡、上海等地找来沈某的女儿、好友等,一起劝导沈某。大家白天都得上班,思想工作只能留到晚上做,连续十多个晚上,金雨祥每天都到两人家中报到,为他们分析利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亲友的轮番劝说下,加上金雨祥为两人量身定制的解决办法,奚荣生和沈某都做出了让步,房子得以开工。

  “金书记当时提出的方案大公无私,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虽然我也做出了让步,降低了楼层,但是我心甘情愿。”奚荣生告诉记者,金雨祥不仅有耐心有恒心,而且善于找到关键人找准切入点,他心悦诚服地说:“论处理矛盾,我就服金书记!”

  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这样的矛盾也是层出不穷,但是金雨祥没有躲闪,没有退让,而是各个击破,最终都让各种矛盾纠纷得到了化解,村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自任职以来,在金雨祥的推动下,村里新建了硬质路面3万多平方米,疏浚整理庄内河道12条,安装路灯300多张,新增景观绿化6000多平方米。

 “不仅富粮袋,还要富口袋”——增产增收的先行者

  2009年,三六村率先推广机插秧项目,但是群众似乎并不欢迎机插秧方式的到来。他们认为机插秧间距太大,浪费了不少空间,肯定会造成粮食减产,而且每亩还要付100元的费用,还是种秧更加稳妥。

  金雨祥挨家挨户地宣传机插秧的优势,并一再保证不会让村民们受到损失。经过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一些村民将信将疑地勉强接受了,但是还有很大部分老百姓左右摇摆,迟迟不肯下定决心尝试。这时,金雨祥想到了村里的老中心户长封春和。封春和脾气有些古怪,但是在群众心目中有一定的威望。

  “金书记打算请他出面,一起劝说老百姓接受机插秧,这样应该能够有突破性进展。”符涛说,金雨祥打定主意后,便来到封春和家中,谁知道封春和自己也不愿意接受机插秧,更别提帮忙说通老百姓了。

  金雨祥几次上门后,封春和便有些恼火,无奈答应自己先试试:“就种一熟试试看,万一不成功也就损失这一熟,失败了以后坚决不弄。”

  粮食成熟收割后,封春和发现机插秧亩产确实要比传统育秧方式多200多斤。“通过试验,我发现,机插秧确实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手工栽插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产出效益低等问题,而且秧苗透气性好,少生病,米质更高了。”封春和说,这种科技种田的方式,既让老百姓从传统的“三弯腰”中解放出来,又能增产增收,确实是个好路子。

  有了封春和的“现身说法”,村民们纷纷主动要求机插秧。推广后的第二年,三六村机插秧就实现全覆盖,全村累计增产20多万斤,为群众增收了28万多元。

  另外,他还通过盘活村内土地,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土地资金得到调整后,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三年前的十几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6万元。

  其实,早在去年年初,金雨祥就已经查出癌细胞扩散,但是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他一直没有对外透露病情,强打着精神,坚持奋斗在一线。

  他生在三六村,长在三六村,以村为家,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激情将这个“大家”经营得有声有色,自己却倒下了……本来就身患重病,加上长期饮食不规律,没有时间休息调养,今年年初,金雨祥病情突然恶化。从上海回来的路上,还没能看到三六村这个他倾尽全力战斗了一辈子的地方最后一眼,他就离开了人世。

  出殡那天,300多名村民自发赶到现场,送金雨祥最后一程。

  一路走好,三六人民的好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