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泰兴新闻 > 正文

传统手艺新风采 巧匠竹篾编字画

2017-08-14 浏览次数:


 

图片:竹篾编字画

  (记者 顾灿)还记得爷爷背上的竹篓、给人清凉的凉席还有烈日下装满稻谷的筛子吗?随着生活的进步,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竹编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另一方面,你是否见过用竹条划成的篾丝编的文字,比如篆字、繁体字。你见过用针缝制的十字绣画,但你是否见过用竹篾编的图画,比如四大美女。事实上,一根根竹条在一双巧手下可以编织成一幅图、一幅字,而图画、文字也可以随意变化,不禁让人从心底里发出赞叹。拥有这双巧手的便是住在新街镇的吉圣章。
  日前,记者刚到吉圣章家,他正蹲在自家客厅的地上编竹编。地上用电脑打出的版样放在一边随时对照。只见吉圣章细捻几根竹篾不断用工具往地上的半成品上“添砖加瓦”,不同的字样配不同的花纹,吉圣章早已将这些烂熟于心,根本不用打草稿。不一会儿,一小幅图案就成型了,但离最终完成还差之千里。吉圣章停下来歇了歇,长时间的制作容易眼花肩酸,需要休息。看到记者到来,他热情地将自己的作品摆了出来,并一幅一幅地给记者展示。“这美女图,上面画的是古代的四大美女,这一幅是龙凤呈祥……”
  吉圣章今年63岁,20几岁因为生计,开始学习竹篾编织。那时候很多人都靠竹篾编织工艺谋生,光他们村就有10多人。在他的记忆里,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不少竹篾编织的器物,凉席、筛子、竹匾……做竹篾既是手艺活,也是体力活。“篾匠在瓦匠、木匠、裁缝、剃头匠等传统‘五匠’里面可能是最难学的,没有多年艰辛的学徒经历是不可能出师的。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什么基础都没有,10几天一点头绪都摸不到。每天一早就开始学,回来了还要熬夜练习,那时候师傅也比较严格,每天还要去给师傅挑水、刷锅。幸好我也有一定这方面的天赋,学得比较快。”竹篾编织工艺是很巧的手工活,不仅要心细、手巧,更需要毅力和耐心。“学习的时候苦是苦,那时候师傅带了10多个徒弟,但是最终出师的没几个,但我从没想过要放弃。”
  近些年,使用传统手工竹篾编织器物的人越来越少,一个偶然的机会,吉圣章开始摸索着用竹篾编织字画。1998年,吉圣章的竹篾编织已经小有名气,有一次村里的村民说:“吉圣章,都说你手艺好我这有个东西你要是能编织出来就有能耐了。”他拿出来的不是平时编织的竹篾器物,而是一副“百福图”。初上手吉圣章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但是不服输的心态让他开始钻研编织字画这门新技术。光竹篾选择就用了很长时间:长、宽、软硬程度,都要一一试验。图案的诀窍则是最难的,如何排版纯靠一步步探索,排版、字形……经过5年的摸索,2003年,才马马虎虎编织出一个粗成品。因为生活压力,吉圣章外出打工,2009年左右又开始重拾这门手艺,并渐渐将技术加以完善。电脑的出现又给吉圣章的创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以前创作一副图案都是在自己脑海里想象,很是不便。现在想创作哪类作品只需要在电脑上选好,直接打印出来就好了。
  吉圣章介绍,从砍竹、破篾、劈条……所有工序,全是手工操作,光竹篾的刮和上色这种竹篾的处理就需要5天左右。因为工艺的繁琐,现在,他编一幅图画或者文字,短的需要一个月,时间最长的一幅作品耗时4个月。目前,吉圣章在一条凉席上能编织出30多种不同图案的花纹,除了极少是学徒时师傅教授的,几乎全是多年来渐渐摸索出来的。
  对于旁人来说,将字或者画用竹条编出来是一件难事,但对于驾轻就熟的吉圣章来说,现在不管多繁杂的文字、图像,他都能照着模版编织出来。吉圣章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做完,自己就一个人坐在家里编这些字画,即可以打发时间又可以练练手艺。但是令他担心的是现在愿意传承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他的两个女儿都没有学习这门手艺,附近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要是能把竹编手艺传承、发扬下去,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