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泰兴新闻 > 正文

非规模畜禽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2017-09-07 浏览次数:
  (记者 王姝文 通讯员 徐长杰)9月6日一大早,分界镇开绿村的保洁人员开着拖拉机到村里的几家养殖场处理畜禽粪便。经过改造的畜禽粪便处理拖拉机,能够顺利将粪便从养殖场的蓄粪池抽取到拖拉机的储存桶内,再将粪便运送到村田头的调节池里。附近的村民谢小兰告诉记者:“粪便及时处理干净,我们住在附近就闻不到臭味了。”

  作为生猪养殖大市(县),我市生猪存栏量居全省第五,多年来,为全市农民增收作出巨大贡献,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为切实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市落实五项关键措施,扎实提高畜禽粪便源头治理和转化利用水平。

  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市人大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到海安、如皋等地参观学习,在此基础上,对全市畜禽养殖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开展了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研究落实适宜我市市情的畜禽治污方式。

  科学选定试点单位。经调查,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是我市畜禽养殖的主要污染源。对此,我市选择了折合生猪存栏3000头以上、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比较严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8个村,作为2016年非规模畜禽养殖粪污治理试点单位,开展先行先试,2017年继续选取10个村开展集中整治。

  确定合理治理模式。按照“分户收集、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畜禽粪污治理原则,在非规模养殖场(户)密集区,主要推广“户用蓄粪池+田头调节池+大田利用”的畜禽粪污治理模式,解决粪污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两年来,我市在建设田头调节池777个、完成配套设备配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村统一管理、市场化运营等运行模式,由村集体确定服务组织,保障工程有效运行,使用粪肥获市财政补贴15元/亩。

  加强监督考核。市财政三年内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采取“以奖促治、先建后补、打包下拨”的形式给予扶持。同时,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乡镇(街道)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并对畜禽养殖重点乡镇实施差别化考核,实行政策支持、行政推动有机结合。

  自2016年开展非规模畜禽养殖密集村(居)治理试点以来,全市非规模畜禽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肯定和推广。2016年,泰州市农业工作现场会在我市选取了1个试点村和1处规模养殖场进行观摩,作为养殖污染治理典型模式在全泰州推广,泰州市对我市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泰州市政府2016年奖励80万元。2017年3月31日,全省畜牧业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在全省推广我市非规模畜禽养殖密集村(居)粪污治理方法和畜禽粪便利用模式。2017年3月30日和4月26日,农业部畜牧司司长、农业部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带队,分别对我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生态农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6月份,我市成功申报农业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专项资金36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