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泰兴新闻 > 正文

副省长赵世勇调研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0-03-19 浏览次数:

  (记者 周冰)3月17日下午,副省长赵世勇来到我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强调,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做好长江保护修复,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更大责任、更强决心、更实举措,守护好一江清水。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立凡,副市长徐克俭,我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坤,副市长钱军参加。
  来到原滨江污水处理厂污泥堆放点时,不少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基地内景观铺装建设,原先的污泥堆放点将变成三个生态涵养池,成为我市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而在不远处,春风下的长江生态廊道树木绽绿,鸟语花香。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包括生态涵养池、科普展示廊以及绿化种植,将在5月份全部完工。长江生态廊道融入“生态+”理念,坚持绿地、湿地、林地“三地”共建,整体工程已完成90%以上,预计今年6月份全部完成,届时这一工程将成为泰兴的绿色名片、江苏省内共抓大保护的样板。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赵世勇指出,泰兴在生态修复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生态面貌大幅改善,生态品质不断提升。要构建生态修复共同责任机制,把生态修复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各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集聚多方力量把生态文明这张名片擦得更亮。
  “水处理的原理是什么?”“有几个过程?”“处理后的水质能达到什么标准?”在市滨江污水处理厂尾水涵养湿地,赵世勇边走边看边了解尾水处理工艺及湿地建设情况。这个尾水涵养湿地主要针对市滨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尾水,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技术和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滨江污水处理尾水主要指标由一级A级标准提升至地表Ⅲ—Ⅳ类水质标准,实现尾水高标准排放,并营建和谐自然优美的生态湿地景观。赵世勇对我市创新采用人工湿地改善提升尾水水质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探索创新,把人工湿地建设同园区环境结合起来,力争达到变废为宝、美化环境、一举多得的目标。
  去年2月,生态环境部正式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首批试点城市为重庆市渝北区和江苏省泰州市,而泰兴经济开发区作为泰州试点工作的先导区率先启动。在团结河一排污口现场,赵世勇详细了解了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的技术手段、工作方式等。他强调,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的“牛鼻子”,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的具体行动。希望我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为长江水环境质量改善奠定基础。同时,要增强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技防等各项措施,着力在技术创新推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