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泰兴新闻 > 正文

AI养殖技术+庖丁机器人+物联网监测+合作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智慧+”赋能,“融合发展”走好共富路

2022-04-14 浏览次数:

  4月13日上午,在江苏融港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工作人员正忙着对部分智能设备进行最后调试。

  去年,江苏融港良种繁育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构建苏紫猪育种研发中心。以农科院为技术支撑、融港为核心育种场开展苏紫猪持续育种,建立新品种扩繁、中试和推广基地,产品通过融港的销售体系投放苏南、上海等高端市场。

  江苏融港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的种猪场扩繁增量基地建设和生猪新品种引繁基地建设项目,是我市启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后,实施的重大项目之一。“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有效载体。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中,我市将围绕银杏产业升级和保障生猪有效供给,科学进行产业布局,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和发展方式转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潘冬子介绍,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既要立足全市农业产业基础,也要对原有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通过对各类要素重新整合,以信息化手段推动生猪、银杏产业提质增效,以智能化手段加快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

  为此,去年以来,以江苏洋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园内养殖企业抓住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契机,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数据采集及传输设备,建设生猪智慧养殖场,对生猪养殖的各个环节、养殖环境实行全程监控,对温湿度精准调节,实行智慧养殖。通过养殖环节的科技创新应用,饲料转化率提高5%、繁殖率提高5%、疾病率下降5%,养殖场全年经济效益较一般猪场提高30%。同时,园区以打造产业园智慧农业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主导产业生产智能化、日常管理数字化、农技服务在线化、产品营销精准化为建设目标,对试点企业部分猪舍进行智能化改造,完成猪舍智能环控、智能饲喂、AI盘猪估重、巡检机器人、红外测温、智能监控建设,引入并推广AI养殖技术,做到智慧养殖和疫病防控;和原农业产业示范园智慧农业中心进行数据对接,接入市农业种植数据,实现农作物生产数据收集从园区向全市辐射。建设产业链数据信息平台,将园区内农产品生产、加工、存储、销售企业接入系统平台,进行数据监管、汇集、分析,通过物联网监测终端,配合人工智能,识别主导产业生产潜在风险并进行预警。建设智慧园区指挥决策中心及专家远程问诊系统,通过指挥大屏对主导产业三产融合状况进行管理,科学划分环节,实现通过智慧指挥中心实时监管园区内企业生产情况。

  为提升第二产业附加值,目前,园区内百汇农发、恒鑫加工厂、学中制鬃厂、江苏永盛、超悦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充分挖掘生猪产品潜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全年猪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51.3亿元,占主导产业总产值的84%,加工业产值与一产产值比达5:1,带动1万多名农民就业。其中,江苏超悦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研发投产酱卤食品项目,总投资2.1亿元,年产2万吨酱卤食品,企业现有加盟店800多家,今年预计新增加200家,实现开票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3500万元。百汇与苏大合作开展大数据庖丁机器人自主研发,年新增开票销售6亿元。江苏永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引进国际先进动物蛋白喷雾干燥技术,年产动物血浆蛋白粉3000吨、血球蛋白粉1万吨,年实现开票销售收入4500万元。

  “除生猪产业外,园区内银杏产业融合发展基地项目中,银杏苗果基地钢架大棚、80亩金叶银杏繁育基地等工程均已完成。银杏富农主体培育项目实施完成,成立5家专业合作社,采购15台银杏专用脱皮机械,组织购销银杏40吨,吸引8000余名农民入社。银杏产品加工生产线扩建项目已建成竣工。”潘冬子介绍,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先进育种技术、数字化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不断向产业园集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加工环节不断强化,营销等环节不断优化,农民就业增收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已新增就业岗位5000多个,带动就业近2万人,带动205户贫困户346人脱贫,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7万元,高于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