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唱响惠民增效“节水歌”
日前,市水务局召开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以通报及答记者问的形式,向记者介绍我市农业水价改革的过程、取得成效、下一步工作打算等。新华日报、新华报业网、中国网、泰兴日报等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 2016年,我市正式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先后出台《泰兴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6—2020)》《泰兴市农业水价核算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文件,专题研究部署改革事项,按照《江苏省灌溉用水定额》确定我市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为600方/亩。2017年依据我市实际情况,出台《关于泰兴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水价指导价格标准(试行)的通知》,明确我市稻麦田农业用水最高指导限价为110元/亩(0.2元/方)。2020年,我市完成第一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验收工作,完成改革面积81.77万亩,同时根据《江苏省灌溉用水定额(2019)》,调整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为580方/亩。2023年底,我市完成大中小型灌区农业水价测算,合理调整农业水价并继续实行分类定价,调整粮食作物农业水价标准为0.125~0.177元/方(60—85元/方),同时实行分类水价,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水价标准0.1375~0.188元/方(66—90元/方)。2024年,我市复核调整改革面积为80.88万亩,调整2024年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为480方/亩。8月,市水务局联合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对全市各镇街进行深度调研,开展农业水价成本监审,同时全面梳理盘点我市改革工作,切实以更大力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走深走实。 “我市灌区用水管理持续完善,设施配套更加完备,灌区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农户节水意识不断增强,灌区供用水管理由粗放化逐渐向精细化转变,灌溉用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逐年提高趋势。”市水务局党组成员、一级主任科员陈荣军介绍,我市农业水价改革让我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6年的0.620提升至2023年的0.637,年均提高2.4,不仅通过节水灌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增产增收,还通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精准供给水分,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有效节约水资源,同时节水灌溉促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改善土壤结构,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为农业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我市水利工程管护呈现良性发展。目前,我市共有灌溉泵站4566座,全市泵站计量设施采用计量设施及“以电折水”的方式,实现农业用水计量100%。今年,又投入1479套计量设施对缺失或损坏的进行补装更换,进一步加快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全覆盖。 陈荣军介绍,通过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对各镇街给予稳定补助,为水利工程管护提供资金支撑,保障水利设施的持续运营,确保农业供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针对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现象,各镇街农民用水户协会和村(局)分会发挥“水管家”作用,加强所辖范围内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日常管护,督促各村及时对灌溉设施维修养护,满足灌溉需要,减少灌溉期间用水矛盾,保障灌溉设施的长效运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