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泰兴新闻 > 正文

黄桥镇祁巷村:农文旅“项链” “串”出幸福满园

2025-01-28 浏览次数:

  “现在的祁巷,村美人和产兴民富,生活在这里真的太幸福了!”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味儿越来越浓,整个村子热闹非凡。1月27日,家住黄桥镇祁巷村的退休教师丁永昌谈起家乡的变化感慨万千。多年来,该村聚焦民生民意,发力富民惠民,围绕“获得感充实度”,使村民增收渠道更宽;围绕“幸福感滋润度”,使文化惠民作用发挥更好;围绕“舒适感便宜度”,使村庄管理水平更高;围绕“归属感享受度”,使村庄治理能力更强……让祁巷的发展更有“温度”,让村民的幸福更有“质感”。

  “村庄应该是村民安居乐业的的幸福家园。”江苏省人大代表、黄桥镇祁巷村党委书记丁雪其说。过去的祁巷村是一个贫穷落后、名不见经传的小村。2001年4个自然村合并时,共欠外债280多万元。全村无一米的硬质道路,当年连卖豆腐的都不敢进庄,怕坑洼不平的土路把豆腐给颠碎了。不仅路况差“远近闻名”,曾经堆满沟渠和路边的垃圾,在大风天尘土飞扬,塑料袋被吹挂在树上随风抖动的景象,也让很多村民记忆犹新。

  多年来,祁巷村以提高村民幸福感为目标,以“党建+”带动“幸福+”,狠抓环境治理,探索发展产业,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大力兴旅游、“种”文化、办赛事,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富民之路,创下了诸多“唯一”“第一”,硬是让祁巷村发生了华丽“蝶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全国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特色品牌百强村”等殊荣。

  多年来,祁巷村以产业发展为基石,不断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实行土地综合整治,目前路、沟、渠全部配套到位,基本农田全部实行林园化;村庄13条河塘全部生态护坡、活水沟通;通村通组道路40多公里,其中28公里主干道大部分为黑色路面,架桥26座。2024年,全村道旁树木修剪“塑型”、美化道路10公里,更新老路灯300盏,新增路灯400盏,点“靓”了夜间好风景,让百姓出行更安全便捷。

  办好民生实事,增添“幸福温度”。从2013年起,祁巷村每年为村民办“十件实事”。到2024年,总计办成120多件大大小小的实事。这些实事聚焦了群众“急难愁盼”,书写了暖心“民生答卷”,为祁巷村民稳稳托起了民生幸福。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言行、着装和生活习惯自觉向文明、友好靠拢,讲整洁、爱卫生,微笑常常写在脸上,说话做事服从服务大局,村庄变得更美丽、更加和谐了。

  早在2012年,祁巷村党委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标志是精神上的公平正义、物质上的共同富裕。有了精神上的公平正义,才能人人心情舒畅;有了物质上的共同富裕,才能家家幸福安康。丁雪其说,他们总的思路是:总量增收靠务工,单户增收靠创业,弱小增收靠帮带。要扶贫,就必须创收;要创收,就必须解决就业问题。通过打造“富裕、美丽、和谐、幸福”新农村,让群众生活更有奔头。

  祁巷村先后成立了猪鬃加工合作社、养鹅合作社、香荷芋种植合作社、农特产品种养合作社、民宿合作社、学中猪鬃厂等,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其中,学中猪鬃厂吸收残疾人、贫困户20多人就业。金辰公司吸收村民40多人务工,每人每年有4—6万元的收入。该公司每年支出的数百万劳务费用,绝大部分为祁巷村民所得。公司发展业务租用村民闲置房360多间,每年仅房租支出就达100多万元。

  幸福感不只是收入数字,而是有温度的人间烟火。衣食住行、养老医疗、文化教育、生态环境……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为防止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祁巷村成立了“大病救助基金会”,为符合条件的村民家庭给予救济。逢年过节,丁雪其还自掏腰包为村里的贫困户送鱼送肉,近20年从未间断。

  成功打造农文旅产业融合项目,祁巷村吸引游客前来呼吸清新空气、游览田园风光、品尝特色美食。同时,不断谋划培育旅游新场景、新模式,催生民宿、旅居、研学等新业态。村民从过去纯种田靠天吃饭,转身为靠旅游吃饭,坐在家门口赚钱。从2012年5月举办市第一届乡村旅游美食节开始,已先后举办了四届中国·泰州芋头集、三届“泰隆杯”中国泰兴黄桥双人大鱼赛,吸引了来自全国19个省市1000多名垂钓爱好者齐聚祁巷。先后承办我市及泰州市的农民丰收节,特别是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主场活动在祁巷举办,盛况空前。春节嘉年华、万人过大年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场面火爆,人流涌动。农文旅“项链”串出的效益,铺就诗与远方之路,让村庄成为充满希望的田野,成为幸福的家园。2024年,祁巷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464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36490元。

  “我们村的发展,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很多。如别庄的承包地租金是800元一亩,我们村从一开始就是1000元一亩。”丁永昌说,“每逢过年,村里都要分鱼给老百姓,一人2斤,全村要一万几千斤才够分。今年每户又分得10斤芋头,全村1400多户,要14000多斤。”单从数据上看,在苏中地区,比祁巷村富庶的村庄不在少数,但为何祁巷村能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祁巷村不一定是最富的,但一定是幸福感最强的!”丁雪其如是说。

  “村里搞旅游、搞大活动,头脑活络的跟着赚大发了。在去年万人过大年时,邻居卖烤辣肠,一天就赚2000多元;夏天卖饮料,一天也赚上千元。”“村里干部切实为百姓着想,就拿小南湖景区来说,不管什么时候,村民进去从不收费。特别是办大型活动、搞演出,村民凭身份证就可进去观赏。”“我们年满75岁以上的老人,还享受爱心助浴、免费洗澡。”……目前,祁巷村正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在村幸福浴室澡堂里,几位老大爷满脸的笑容,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谈着。从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里,让人感受到了祁巷村民幸福账本里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