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法治 > 正文

全力打造泰兴法治宣传教育“升级版”

2016-11-24 浏览次数:
  “六五”普法实施以来,我市按照“创新为先、效果为上”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打造法治建设先导区目标追求,积极构建“五个基本”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体系,全力打造泰兴法治宣传教育“升级版”,为全市“三大战役”的顺利推进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我市顺利通过了省“六五”普法中期考核验收,市政府被表彰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市人社局、环保局、地税局被命名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点;市财政局、城管局等10家单位被表彰为泰州市“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市政府法制办、国税局等28家单位分别被表彰为泰州市学法用法、依法行政和规范执法示范(先进)单位;9个乡镇被表彰为泰州市法治乡镇创建工作示范(先进)单位。市法院黄桥法庭蒋鹏飞家庭荣获“全省第三届万家学法”活动冠军。

 

明确基本要求,坚持突出重点,促进全民素养新提升

“六五”普法启动以来,我市明确了“五类重点对象普法教育率达100%”这一基本要求,积极探索互动型、创新型、服务型法治宣传教育模式,针对五类重点普法对象有的放矢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从而带动和促进了全民普法工作的常态化。

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通过举办法治讲座、警示教育报告会、学法培训班、年终述法、观看法治影片等,使领导干部学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五年来,我市专题举办领导干部及市级机关主要负责人依法行政培训班8次,书记、市长亲自动员;市委中心组集中学法12次;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辅导报告13场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11场次,观看法治教育视频16部,每年年终市委、市政府和市四套班子领导都要进行述职述廉述法;组织新上岗镇(乡)局级领导干部和全市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开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7次;组织117名非人大任命副镇(乡)局级领导干部开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组织新上任领导干部开展廉政法律法规知识考试9次。

着力提升公务员学法效果。印发了《全市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六五”普法规划》,建立公务员学法登记、学法用法通报等制度,完善了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机制,将法治教育列为公务员年度培训、新一轮“5+X”培训、新招录公务员岗前培训和市级机关中层干部轮训的重点内容,加大了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力度,有效推动了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2012年,组织3000多名公务员开展了学法用法网上和书面法律知识竞赛活动;2013年,组织开展了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网络培训活动,参训人数达2385人次;2014年至今,组织2600多名公务员先后2次参加网上法律知识考试。

全面培养青少年学法兴趣。每年,利用春秋开学时机,组织全市法制副校长集中开展“上好一堂法治课”活动;依托全市355个村(居、社区)开设农村留守儿童“法制驿站”,利用暑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寓教于乐的法治教育;召开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研讨会,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模拟法庭巡演”、“夏日启航·法伴成长”、“‘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集中宣誓”、“法治小故事讲传校园”、“法制歌曲唱响校园”等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此外,市普法讲师团和“五老”志愿普法团先后在40多所学校开展法治讲座,授课100多场次,受教育师生达4万多人次,多途径强化了青少年的学法热情。

注重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守法理念。以创建“泰兴市劳动保障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为契机,利用年检、注册、换发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月)等有利时机,坚持以部门联动、上下互动扩大声势和影响,广泛组织开展对个体、私营以及外资企业有关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和相关送法进企业活动。五年来,举办企业(行业)经营管理人员及其从业人员各类法律法规培训班189场次,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231场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4000余人次。

不断丰富农民和流动人口学法形式。利用元旦、春节、中秋以及农村农闲、庙会、集市等农民工返乡探亲相对集中的有利时机,广泛组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电影播放、法治图片(板)展览、法律书籍及法治小礼品赠送等送法下乡和法律赶集活动,引导农民和流动人口在依法维权的同时,履行法定义务,依法表达诉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连续四年,在市客运中心举办了“返乡过年·带法回家”大型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活动,在规模企业举办“农民工学法活动周”启动仪式,现场累计发放法律书籍、宣传单、便民联系卡3万余份,解答群众咨询3000多人次。

完善基本机制,狠抓措施落实,构建普法工作新体系

我市积极构筑组织健全、机制完善、协同有力、运行有序、富有实效的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机制,狠抓措施落实,共同推动普法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将目标责任机制具体化。将“六五”普法工作列入全市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内容,并明确具体分值,建立我市“六五”普法考核体系,专题印发《泰兴市法制宣传教育考核验收办法》,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相关责任,层层强化督促考核,提高了普法工作质量和效果。

将分析研判机制常态化。立足“参谋服务”,建立群众法治需求调查研判机制。五年来,通过走访座谈、“12348”平台、泰兴司法行政网站、泰兴普法微信、微博等民意反馈渠道,发放《“六五”普法调查问卷》、《留守儿童法治驿站调查问卷》等6万多份,开展法治需求调查597次,定期分析研判,掌握法治需求,制定普法计划,实行菜单式普法。

将整体联动机制精细化。制定并落实了《泰兴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考核办法》,对各成员单位在普法工作中的职责、任务进行了明确、规范,形成了“1+N”联动模式(“1”是指市法宣办,负责组织、协调工作;“N”是市依法治市办、政府法制办、法宣办各成员单位,具体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单位之间相互借势、借力、借智,共同推进普法实战化。

将督查指导机制经常化。市人大、政协先后五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全市“六五”普法规划情况开展专题视察、督查,做到每年都集中开展一次综合性调研督查活动。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普法力度等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纳、及时回复、改进工作。

将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化。2011年,我市投入50余万元编排、创作了一台高质量的法治文艺节目用于“六五”普法的启动。近3年来,我市普法经费每年均达到180万元以上,人均标准超过1.5元,远远超过省规定标准,保证了普法馆、法治公园、法治一条街、廊、墙等阵地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法治文化产品创作等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将普治一体机制实战化。2011年以来,我市把法治宣传与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实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康居示范村创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等任务紧密结合,指导基层开展民主法治创建活动,“四民主”、“两公开”得到进一步落实。目前,我市已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家、省级123家、泰州市级250家。

搭建基本平台,注重传承结合,拓展法治实践新空间

“六五”普法以来,我市坚持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遵循创新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搭建法治文化平台,使广大市民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接受法治熏陶。

建立立体化的法治文化阵地平台。在城区,将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普法馆)全部建在了新、老城区的核心商圈,构成了“一园一街一廊一馆”格局。其中,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普法馆)建于市区最繁华的商业核心圈;法治文化公园与法治文化一条街位于东部新区,紧临学校、大型超市、美食城和两个影城,周围还有11个居民小区。在农村,借助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以法治宣传栏、法治学校、农家书屋法律图书角等阵地全覆盖为基础,将景观类法治文化阵地建在了村民经常集聚的休闲活动中心、广场、公园、长廊及主干道上。截止目前,我市共建成村(居)景观类法治文化园、廊、墙、场、路等阵地55个,村居法制宣传栏637个,村居民法制学校及乡镇法制教育辅导站363所,农家书屋法律图书角347个。在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注重依托墙壁、走廊、路道、广场、操场、围栏、绿化带、电子显示屏等相关设施,因地制宜打造各类法治文化机关、法治文化校园、法治文化企业。市普法馆、国税二分局被命名为“省法治文化示范点”,济川街道南街社区的法治长廊、滨江镇三联村、市第二高级中学被命名为“泰州市法治文化示范点”。在看守所、拘留所、法庭、杨根思烈士陵园、黄桥新四军纪念馆等特殊场所,建有普法教育基地和以全国十佳人民调解员、黄桥司法所所长“万红”名字命名的普法工作站,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类普法教育活动。

建立广覆盖的大众媒体平台。在泰兴日报开辟了“法治在线”、“泰兴法苑”等专题专版,在泰兴广播电台开辟了“老徐说法”、“非凡981”交通热线等栏目,在泰兴电视台开辟了“泰兴警方”、“法庭内外”等栏目,30多家部门单位内部刊物均设立了普法栏目。五年来,我市在《长安》杂志、《法制日报》、《新华日报》、《江苏法制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刊发各类法治新闻4867篇,其中头版稿件32篇,新闻专版117个。

建立互动强的新媒体平台。推出泰兴普法“微联盟”,建立泰兴普法网、法治泰兴网、泰兴长安网和手机法治短信平台,开通了普法微博、微信。举办“微视随手拍”、“法治文艺作品网络展”、“‘德法同行’微视频作品展播”等活动,用“指尖上的普法平台”,传播普法正能量。

培育基本队伍,加强资源整合,调优法治宣传新力量

队伍建设是固本工程。为进一步优化普法人才力量,我市整合资源,着力加强专业普法队伍、普法骨干队伍、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实现了三支队伍的优势互补、有机融合。

加强普法专业队伍建设。我市从公、检、法、司等部门精挑细选出30名法律实务工作者组成普法讲师团,通过强化指导管理、完善考核机制、组织普法业务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

加强普法骨干队伍建设。严格抓好法治副校长、普法联络员、普法信息员等普法骨干队伍的遴选、培育、管理和推荐,开展集中辅导、跟班培养、岗位锻炼,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和实战能力。

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了由法律工作者、大学生村官、“金牌”调解员等志愿者组成的1983人的普法惠民服务团,并根据其特点,将其划分为青春护航团、“普法小达人”宣讲团、“五老”志愿普法团、群众工作团等,以普法对象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需求,分类开展普法服务活动。

创新基本方法,务求工作实效,打造法治惠民新品牌

为使法治宣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市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改进方法、创新载体、延伸触角,推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惠民品牌。

组织开展“百场法治文艺下基层”巡演活动。“六五”普法启动来,我市拨付专项经费,组建了法治文艺宣传队,精心编排法制类文艺节目,共巡演487场次,让群众在欢笑声中受到了法治文化的熏陶,这项工作2013年被省社会管理创新环省行记者采访组采访报道。

开设“留守儿童法制驿站”。创新开设了355个留守儿童法制驿站,全市18000多名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从中得到了实惠。《江苏法制报》头版位置对之作了报道,泰州政法委将之评选为政法工作创新项目。2014年,我市着力构建留守儿童法制驿站“七个一”(一个现场、一部专题片、一册活动剪影、一本普法读本、一张卡片、一封信笺、一套制度汇编)长效机制,为泰州市局“法律六进”长效机制项目延伸工程的验收提供了“样板”。

开通“弘扬法治服务社会”流动法律服务班车。2012年3月开通以来,结合农村集市、庙会、时事节点以及单位、群众需要开展针对性服务180余场次,向群众免费发放法治宣传资料50000余册,发放普法小礼品20000余份,提供“点对点”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中国普法网、司法部网站、江苏司法行政网、《江苏法制报》等多家媒体对这一做法先后作了报道。

举行“青少年模拟法庭巡演”活动。2012年4月起,市普法办联合团市委、法院、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青少年模拟法庭巡演”,受教育师生达28000多人次。

开展“普法小达人”巡回宣讲活动。聘请参加全市法治小故事演讲比赛的46名选手担任全市的“普法小达人”,先后在济川小学、黄桥小学、襟江小学、姚王小学、鼓楼小学等学校开展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这一做法被泰州市局评为2014年度二季度创新奖,《新华日报》、《江苏法制报》分别作了报道。该宣讲团也被表彰为泰州市首届“十佳”普法达人。

举办“法治微视频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六五”普法以来,我市积极开展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其中100余幅书画作品获泰州表彰,1幅影视公益广告受省表彰,8部舞台剧本和演出剧目入选全国《普法音像》。今年5月,我市在泰州市率先开展了“法治微视频”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组织奖4名,并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全市醒目位置的电子显示屏、部门网站等媒体进行公开展播,在普法馆、法治文化公园进行滚动播放,放大了宣传效应。

开辟126条“预防邮路”。2014年2月,建立了由126名邮递员参与的“预防邮路”志愿队,分层次组建预防志愿队、才艺表演队、法治宣传队等小分队,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职务犯罪预防邮政志愿服务网络,《检察日报》头版、《江苏法制报》、《清风苑》报道了相关做法,并先后在泰州市和全省推广。

此外,我市“群众工作团”先后组织参与“法润江苏春风行动”、“宪法进万家”、“普法惠民村村行”、法律咨询服务等活动,零距离服务乡村法治建设;“巡回接访团”邀请部分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律师参加,现场监督矛盾纠纷调处的公正性,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帮助群众解决涉法涉诉纠纷中碰到的难题;“乡亲警务”工作队与村(居)开展挂钩结对活动,成为服务基层的矛盾调解员、管控帮教员、法治宣传员;1100多名“五老”志愿者、6800多名中心户长,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个人威信,深入开展帮教、普法活动,成为我市普法工作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通过“六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广大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全市信访案件明显减少、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为夺取“三大战役”新胜利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