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概览 > 泰兴年鉴 > 2010泰兴年鉴 > 正文

弘扬“厚德开泰、奋发图兴”泰兴精神 努力在“学赶苏南、跨越发展”征程中奋勇争先(摘要)

2010-12-29 浏览次数:
 

弘扬“厚德开泰、奋发图兴”泰兴精神
努力在“学赶苏南、跨越发展”征程中奋勇争先(摘要)

──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三次年会上的报告
张 兆 江
(2010年1月9日)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克难奋进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发展结束了低谷徘徊局面,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为取得新突破创造了条件、积蓄了后劲、提振了信心。

     1、坚持突出项目开发建设,“学赶苏南、跨越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全年预计完成GDP333亿元,同比增长13 %;工业国税开票销售335亿元;注册协议利用外资 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财政总收入50.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和18.9%。第九次跻身全国县(市)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名列第47位。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年开发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3个,总投资177亿元,其中新开工5个投资达到1亿美元或8亿人民币项目,2个新开工重大项目争取到土地点供指标850亩。实施“飞地”开发项目7个。全年新增开票销售过亿元企业15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3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编制出台。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提高0.8个百分点。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增收,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2万亩。

    2、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认真落实“生态、人文、大气、宜居”的要求,城市建设“551”任务全面完成,拆迁面积达到53.8万平方米,东北环绕城公路、泰兴立交桥等一批重点工程实施到位,污水管网工程、区域供水工程有序推进。市容镇貌整治出新、城区后街背巷改造和老小区整合年度工程按期完成,顺利通过“创模”省级考核验收。加快推进黄桥小城市建设,启动建设滨江虹桥新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1.4%。

    3、冲刺全面小康目标,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突破薄弱环节,以市为单位全面达小康目标可望如期实现。以惠民十件实事为抓手,民生得到新的改善。全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1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5%;帮助980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7840元和8150元,同比分别增长11.5 %和10.8%;新农保覆盖率达到50%;慈善资金募集总额达到2500万元。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启动实施文化泰兴建设“868”计划。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关闭小化工企业20家。继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巩固提高教育综合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和救助体系,农村社区卫生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大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力度。积极实施科技“三大计划”,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复查验收。稳步推进依法治市,平安创建深入开展,信访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成功举办五运会,人口与计生、广电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4、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庆60周年系列活动丰富多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富有成效。村民直评村官的做法得到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并在泰州全市推广。强化干部队伍管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公推公选活动,提高其政治、经济待遇。重视抓好人才工作,吸引了一批海外博士来泰发展。“作风建设推进年”活动取得实效,机关作风明显好转,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实施反腐倡廉建设目标管理,查处了一批腐败案件。协调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切实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建设和群团工作,社会各界力量进一步凝聚。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总结和发扬:一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进“四大”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落实“保增长、促发展”的关键措施,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企稳回升。二是始终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紧扣“学赶苏南、跨越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举全市之力发展重点园区、开发重大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努力夯实苏中第一方阵的基础。三是始终直面发展困难不懈怠。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多着并举,积极化解土地紧缺、资金不足、拆迁困难、审批制约等问题,促进了经济加快发展。四是始终凝聚发展合力不折腾。更加注重调查研究,以科学的理念谋划全局;更加注重加强领导,各级领导班子齐心协力,整体推进重点工作;更加注重正确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出更为浓烈的发展氛围。总之,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集中度不高,新兴产业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和领军人才,大企业大集团偏少;三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四是发展环境仍需改善,城市建设和项目实施中还面临许多矛盾,生态环境和政务环境建设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面临新的课题;五是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全市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总体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措施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决胜之年,也是“学赶苏南、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全市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泰州市委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学赶苏南、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紧扣“争进‘苏中五强’行列、紧跟‘全省十强’方阵、提升‘全国百强’位次”的奋斗目标,突出“园区发展提升”和“环境建设提升”两大重点,大力弘扬“厚德开泰、奋发图兴”的新时期泰兴精神,认真落实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生态泰兴和文化泰兴建设、民生改善和民主法治建设、能力提高和作风转变等“五个统筹推进”的关键措施,不断开创“科学、跨越、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预期调控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其中工业技改投入增长30%;注册协议利用外资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 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条:一是要打牢坚定信心、克难奋进的思想基础。辩证看待“后危机”时代的宏观形势,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定信心、鼓足勇气,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二是要紧扣“学赶苏南、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切实增强时不我待、机不可失、永不懈怠、永不服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无论宏观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必须咬定目标,踏踏实实向前走。三是要确立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强烈意识。“一区四园”要在全省同级同类园区中找标兵,各乡镇要瞄准泰州“十强”、“十先”、“十突”乃至苏南先进乡镇奋力赶超,部门要在泰州争第一、全省争位次、全国争名气,企业要在行业之中争当龙头,通过局部争先,实现全局进位。四是要弘扬“厚德开泰、奋发图兴”的泰兴精神。全市上下要大力倡导勤劳善良、诚实守信、宽厚待人的传统美德,不断开启泰兴安定祥和的新局面;大力弘扬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拼搏争先的时代精神,致力谋求泰兴富民兴市的新跨越,为“学赶苏南、跨越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要狠抓“五个统筹推进”:

    一、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学赶苏南、跨越发展”的竞争力

    加快“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必须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来,努力实现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劲更足,真正做到好字优先,又好又快。

    1、突出项目开发,促进工业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

    努力实现重大项目招引的新突破。一要更大力度地抓好招商引资“第一要事”。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紧抓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苏台全面合作的机遇,紧盯世界500强和央企,持续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全年新开工建设1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1亿美元或8亿人民币以上项目5~8个,同时,力求在招引特大项目上实现突破。二要更大力度地抓好项目建设。落实包保责任,提高服务水平,缩短审批周期,强化指导协调,力促签约项目尽快“落地生根”,全年确保竣工投产1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完成技术装备投入100亿元以上。国土、金融、供电、工商等部门要积极破解难题,一如既往地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三要更大力度地抓好“飞地”开发。非园区乡镇要强化责任意识,纠正敷衍行为,调整工作策略,确保至少开工1个“飞地”项目。

    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突破。一要坚持集群化培育。按照“规划引领、业态升级、空间集中”的思路,狠抓龙头型企业的支撑、辐射型企业的带动和配套型企业的引进,重点打造氯碱、塑胶、煤化工和电子化学品等产业链,巩固提升传动机械产业板块,加快扩张医药产业板块,实现集群发展、组团发展。二要坚持高端化提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要把新兴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以“一区四园”为主阵地,着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化工新材料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和原料药生产基地,今年新兴产业规模要力争达到60亿元。三要坚持品牌化带动。大力实施品牌、标准、知识产权带动战略,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力争培育更多的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加快省级减速机检测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如期竣工,并积极申报国家级中心。

    努力实现企业培大培强的新突破。一要引导企业注重内涵发展。重点突出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切实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全年确保新增开票销售过亿元企业20家以上,其中过10亿元企业 3-5家。要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常态化机制,全年确保淘汰落后设备100台(套)。二要加快实施企业高位嫁接和兼并重组。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借鉴济川、天际资产重组的成功经验,引导、支持骨干企业和减速机、乐器、电子接插件等传统优势行业,通过高位嫁接、合资合作等形式,实行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三要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家特别是“30强”、“50佳”企业负责人争做思想解放、创业创新、和谐发展、奉献社会的表率,加快企业由“低成本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型,由“规模扩张战略”向“质量提升战略”转型,由“本土性企业”向“世界性企业”转型。

    努力实现重点园区发展的新突破。扎实开展“园区发展提升年”活动,着力提高“一区四园”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一要明确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定位和建设发展规划,整合分散资源,加快转型升级。经济开发区要积极推进“二次创业”,在抓好化工产业提升壮大的同时,力求在高新技术和化工新材料项目的开发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虹桥工业园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着力打造以中丹为龙头的原料药生产基地;黄桥工业园重点推进机电产业发展和二氧化碳综合开发利用;城东工业园着力打造环保节能设备和传动机械产业园。乡镇工业集聚区要做好特色发展的文章,发挥更大更好的效益。二要突出形态建设。各园区要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推进行政、商务、服务等功能建设,切实提高承载重大项目落户的能力。三要增强发展后劲。“一区四园”每年要确保新开工1亿美元或8亿人民币以上项目8个,其中黄桥工业园和城东工业园各完成1个,虹桥工业园完成2个、经济开发区完成4个。到今年年底,“一区四园”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力争达到70%。

    2、突出彰显特色,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规模效益。要把握当前高效农业尤其是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要加强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市高效农业园区要加快设施更新、产品升级步伐,继续保持全省领先;要大力培育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黄桥万亩现代农业园、曲霞古溪高效农业园、虹桥滨江生态园,着力打造新亮点、增创新优势。各重点园区要积极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力争年内有1家创建成功;各乡镇要继续以一镇一业为目标,推进高效农业连片规模发展。要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积极推行规模化养殖。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风险防范,建立健全信息研判机制,加快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业发展,扩大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促进高效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广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加强名牌农产品培育,不断提升全市农产品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三要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以高效农业产业为纽带,依托入园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能人大户组建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要加大“万顷良田”规划建设力度,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拓展发展空间。

    3、突出优化结构,进一步增大服务业贡献份额。围绕区域性商贸中心、长江下游物流集散地、苏中地区旅游目的地、特色产业服务新高地的定位,下更大力气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业态提升,力争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去年再提高1个百分点。一要加快建设重点区域。把港口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加大长江岸线资源整合力度,通过开发天星洲、建设挖入式港池及清理岸线小项目等措施,大力推进港口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进一步抓好城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苏中化工物流园区和虹桥金属材料物流园、黄桥火车站综合物流园、新街农副产品物流园的规划和建设,努力使其成为推动服务业总量扩张、质态提升、税收增长的集中区。二要加快开发重大项目。在加快推进首华建材物流、城北主题文化街区、机电五金市场等重点项目的基础上,着力做好服务业新项目的整理、包装、推介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和上争力度,力争在5亿元以上大项目、好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三要加快提升重点行业。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公、铁、水等运输方式的综合优势,加快形成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抓好黄桥、古银杏森林公园、城区、沿江四大旅游板块的开发建设,认真做好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规划建设和申报工作。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餐饮业,加快引进和建设精品商场、品牌酒店。要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业,提升发展规模和层次。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围绕医疗保健、养老托幼、保洁保安、物业管理、信息咨询等重点行业,构建网络化、多层次、社会性的新型服务体系。

    二、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共同发展,不断增强“学赶苏南、跨越发展”的驱动力

    当前,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调整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必须抢抓区域统筹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路径,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1、科学安排规划布局。继续加大对黄桥老区的帮扶力度,努力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突出“三城四片五重点”(即泰兴主城区、黄桥副中心、滨江虹桥新城,东、南、西、北四大片区和古溪、广陵、河失、新街、宣堡五个重点中心镇)规划发展,注重科学整合区域资源,实行区域化分工、差别化发展。东片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特色旅游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南片重点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工业,西片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北片重点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要把构建覆盖全市的交通骨干网络作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确保沿江大道主体工程、南三环西延工程如期竣工,积极做好334省道改建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积极上争北片古高路的升级改造项目,规划南片东西快速通道,力求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支撑和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城镇、产业加快发展的大交通格局。

    2、强势推进城市建设。要坚持“551”年度目标不动摇,全力以赴、全面推进,掀起城市建设的新高潮。一要坚持高品位规划。在加快形成规划全覆盖的基础上,注重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要节点的规划,以规划设计的高水平保证城市建设的高品位。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的科学决策和依法执行机制,加快规划展示馆的建设布展,重大规划及时向市民公开,接受群众评判,努力打造精品形象工程。二要坚持高标准建设。按照重心向北转移、中部加快改造、东部快速提升、南部适度拓展、西部有序开发的思路,高标准推进重点工程的实施。如泰运河以北以主题文化街区、鼓楼北路两侧开发、长征路北延工程为重点,全面启动改造建设。中心城区以老政府及周边地块开发为核心,同步推进文化中心广场改造、羌溪河滨公园改造、仙鹤湾风光带改造和南延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新区实施中兴大道东延工程,如期完成体育中心建设,启动相关行政、事业设施建设。南部规划实施南二环西延和江平路取直南延工程,拉开道路框架,为启动开发建设打好基础。江平路以西、泰常路以东区域要明确开发主体和责任,结合庆云寺和国防林建设,逐步改造出新。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城区节点、绿地和小品的建设,继续实施后街背巷改造和老小区整合,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三要坚持高水平经营。进一步更新经营城市理念,超前做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科学安排开发时序,最大限度地凸显土地价值。积极创新合作方式方法,努力破解资金瓶颈制约,确保今年城建总投资突破60亿元。坚持“依法、阳光、和谐”的原则,力争上半年完成城区拆迁的主要任务。同时,继续加快黄桥副中心和滨江虹桥新城建设步伐,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3、着力改善镇村面貌。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提高集镇管理水平。一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科学合理布局、稳步推进集中居住的基础上,加快集镇道路建设,确保市通集镇的道路快捷、畅通。加快水、电、气、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有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要大力开展集镇环境整治。把集镇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实施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疏浚整治镇区河道,扎实抓好集镇绿化,下决心拆除各类违章搭建,力求集镇面貌显著改观。三要大力提升集镇管理水平。建立集镇综合管理机构,理顺集镇管理体制,促进集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四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实施以“四清一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力度,扎实推进新村庄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环境。此外,各重点中心镇要认真研究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打造产业特色;抓紧修订完善集镇建设规划,研究确定全年建设改造重点工程计划,确保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集中居住区建设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统筹推进生态泰兴和文化泰兴建设,不断增强“学赶苏南、跨越发展”的软实力

    软实力就是竞争力。“学赶苏南、跨越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以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促进经济硬实力的不断壮大。

    1、加快建设生态泰兴。要切实把生态泰兴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围绕“天蓝、地绿、水清、气新”的目标,研究制定《泰兴生态市建设2010-2012计划纲要》,积极构建比较完备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机制,为创建国家生态市打好基础。一要加大生态产业发展力度。积极顺应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推进“一区四园”在环保优先下扩大规模、在生态建设中转型升级。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和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市农业向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同时要高标准搞好城乡绿化,加快绿色通道建设,扎实推进村庄绿化,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二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严格项目环境准入,继续加强化工企业整治、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联网监管,确保新增联网企业20家以上、关闭排放不达标的化工企业20家以上。三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步伐,积极实施虹桥工业园、城东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黄桥镇和5个重点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四要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实施生态市绿色细胞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创建活动,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3个省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0%的行政村建成省市级生态村。

    2、加快建设文化泰兴。坚持以“868”计划为抓手,持续推进我市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迈进。一要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构建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上下功夫,高标准建设图博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积极向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二要切实抓好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发展校园、企业、街区、家庭文化,发动群众组织和参与自娱自乐的乡土文化活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培育重点民营文化企业,支持中小文化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四要创新文化生产方式。鼓励精品创作,探索利用社会资本承办大型文化赛事、生产影视精品,让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点的文化产品走出泰兴,打响品牌。认真组织好纪念黄桥决战胜利70周年和第五届中国泰兴银杏节两大活动,充分展示泰兴新形象,增强发展吸引力。

    3、加快建设文明泰兴。要以新时期泰兴精神感召人、培育人、塑造人,进一步提高泰兴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意识。要大力宣传刘绍安、何建忠、封红年等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继续推出各行各业更多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文明创建成果。要以学习型城市创建为载体,推进学习型机关、企业、村镇、社区、家庭创建活动,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开放型、立体化的大宣教格局。

    四、统筹推进民生改善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增强“学赶苏南、跨越发展”的凝聚力

    “学赶苏南、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各方利益,高度关注民生,巩固政治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凝聚“学赶苏南、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1、积极实施民生工程。要不断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促进创业“造岗”、服务企业“稳岗”、就业援助“送岗”和转移输出“拓岗”四大举措,全面提升全市就业创业水平。要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深化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完善以农民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使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要积极实施饮水安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等新一轮惠民十件实事工程,同步推进农村新“6+1”实事工程、“百村千户”挂扶工程,让群众更多地共享发展成果。

    2、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要以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抓手,以提升基础教育水平为核心,协调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理顺学校管理体制,放大名校效应,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深入推进师德建设,打造教育知名品牌。要研究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措施,加快组建人民医院集团,加快新区医院和公共卫生大楼建设,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推进城乡医疗一体化进程。注重提高医疗质量,大力改进医德医风,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事业的满意度。认真落实“创卫”各项措施,提高爱国卫生水平。继续认真抓好广电、体育、计生、史志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进一步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进一步提高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公信力;健全信访工作机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进一步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上访事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有效维护社会稳定。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努力,确保“平安泰兴”创建“五连冠”,力争“法治泰兴”创建成功。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切实加强党管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青、妇、科协等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和功能。

    五、统筹推进能力提高和作风转变,不断增强“学赶苏南、跨越发展”的执行力

    认真开展“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继续围绕打造“三最”地区的目标,以提高执行力为抓手,在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果上下功夫。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充分履责、主动担责、勇于负责,自觉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思其责、尽其心,把职业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对市委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抓落实,对交办的工作任务全力以赴做到位。市将在纪检监察机关设立重点工作督查办公室,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坚决实行问责。二要强化效率意识。进一步倡导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真正做到反应快、动手快、推进快,坚决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拖拉疲沓、推诿扯皮的散漫现象,坚决纠正不追问无回音、不催办无结果、不加压无动作的消极行为。要大力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少讲话、讲短话,少发文、发短文,让各级领导干部集中精力抓落实、谋发展。三要强化质量意识。要立足高起点,在更高的层次上定位目标,切忌自我放松、乐得轻松。要坚持高标准,以更实的作风狠抓关键,切忌马虎了事、应付差事。要追求高水平,用更严的标尺衡量成效,切忌满足于说得过去、交待得了。市级机关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着力把“三服务”活动引向深入,不断提高企业、群众和社会的满意度。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学赶苏南、跨越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已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决议,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努力成为坚强团结、富有活力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1、突出加强学习,强化党的思想建设。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切实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问题。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定期举办干部论坛、名家讲坛,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理论学习同研究解决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科学的发展思路、正确的政策措施、发展的强大动力。

    2、突出选贤任能,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力、领导干部执行力和干部队伍战斗力。要着眼发展,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大力选拔任用有个性、有闯劲、有本领、有作为的“四有”干部,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舞台、有地位,切实解决干部动力缺乏的问题。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实行部分乡镇、机关部门党政正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票决制度,适时开展干部交流,全面推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逐步推行乡镇党政正职“一肩挑”。要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对全市乡镇、部门党政正职实行选人用人责任审查、机构编制责任审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三责联审”。深入开展“干部监督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拓宽干部监督渠道。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

    3、突出强基固本,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大力选拔“双强”型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加大选派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基层任职力度,加大村、街道、社区优秀党组织书记“进班子”、“提职级”、“变身份”的力度。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施策,着力扩大基层组织影响力。在农村深化“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 “五好五带头”等活动,建立村级重大事项 “四议两公开”制度;在社区深化 “三服务、三争当”活动,调整优化组织设置;在“两新”组织推行党务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在机关推行“不作为”党员干部告诫和“底线管理”制度,建立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的长效机制。

    4、突出目标管理,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承诺为形式,以问责为手段,全面实行反腐倡廉建设目标管理。扎实推进廉洁从政,不断深化警示教育,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巩固深化行政服务改革,推进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工作,加强对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监管和整治力度,规范服务和收费行为。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大力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巡查督察工作,推进乡镇党代表监督工作,深化村民直评村官活动。深入开展纠风治乱,切实维护和保障民生。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及时做好查案“后半篇文章”,深入剖析,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各级领导干部要秉公用权,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